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毛泽东“二为”思想研究

毛泽东“二为”思想研究

刘振江 曹亚雄

1942年5月间,毛泽东亲自主持了由文艺工作者和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文艺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毛泽东就“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这两个方面作了讲话,形成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思想。本文就毛泽东“二为”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与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历时发展及其当代价值作出探讨。

毛泽东“二为”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石。这一思想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从而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本思想。早在殷周之际,民本思想的萌芽就已产生,如《尚书》中有“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表述。春秋战国时期,老聃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表达了独特的民本意识。在先秦诸子中,对民本意识论述最充分、最完备的是孟轲。他沿着孔丘“重民”的思路,在君民关系的框架内,将民的重要性作了超乎寻常的强调,这便是民本主义思潮史上千古传诵的“民贵君轻”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西汉时期贾谊从总结亡秦的教训入手,对早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深化,提出了“民者,万事之本也”的命题。这一命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民本思想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种政治理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流变,已经渗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毛泽东从小就对“四书”“五经”一类的民本主义经典烂熟于心,这便促使他很早就认识到了民众的重要性。1913年在长沙读书期间,毛泽东在他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所写的“人心即天命,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命何?理也。能顺乎理,即不违乎人得其人,斯得天矣。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就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观念几乎伴随毛泽东一生,为他后来在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等响亮的无产阶级政治主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中国政治的首要问题就是抗日救亡,而文艺工作的重点毫无疑问就是为当时的抗日救亡服务,为建立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服务。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所指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但是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就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但事实是,革命的文艺与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以及人民大众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真正的结合。抗战爆发后,大批的文艺青年涌入延安,许多人在情感上难以与工农兵群众打成一片,轻视工农兵、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在很多方面出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常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在解放区的文艺演出中。因此,延安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文艺工作和(无产阶级)革命工作的关系”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这两个方面。这就是说,无产阶级革命政治目标的实现,需要无产阶级文艺工作的配合,文艺工作者必须和人民群众完全结合起来,通过教育人民,从而达到团结人民、同心同德打击与消灭敌人的目标。自此,毛泽东“二为”思想得以提出。

“二为”思想为指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理论,这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在其中,毛泽东直接提出要建立一种新文化的目标,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那么这种新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毛泽东指出,我们要革除的就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之上的“中华民族旧文化中的反动成分”,而我们要建立的则是与其相反的东西,是建立在“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强调在帝国主义强势文化的侵略压迫之下,我们的文化也必须保持它的民族特色和形式,“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科学的”,则强调“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大众的”,强调的则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服务对象,“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讲话》由两部分构成:“引言”与“结论”。“引言”着重的是“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结论”着重的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去服务”。“引言”是他在1942年5月2日的讲话,内容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这一目的。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指出:“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什么问题应该解决的呢?我以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结论”是他在1942年5月23日的讲话,内容主要是在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工作所出现的问题,即“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

一方面,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革命政治服务,这是毛泽东从文艺的政治功能视角提出的思想主张。要想理解这一主张,首先必须把握毛泽东对文化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曾这样说道:“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正是由于文化是可以为政治服务的,而且在为党的政治事业服务中可以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所以,《讲话》中毛泽东就明确强调了文化的政治功能和属性:“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因此,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较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还应该把握毛泽东对无产阶级政治的正确理解。他说:“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革命的政治家们,懂得革命的政治科学或政治艺术的政治专门家们,他们只是千千万万的群众政治家的领袖,他们的任务在于把群众政治家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这是无产阶级政治家同腐朽了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原则区别。正因为这样,我们的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够完全一致。不认识这一点,把无产阶级的政治和政治家庸俗化是不对的。”也就是说,毛泽东认为革命文艺所服务的政治,只能是为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的政治,而不是为少数人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按照政治标准来说,一切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励群众同心同德的,反对倒退、促成进步的东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不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动群众离心离德的,反对进步、拉着人们倒退的东西,便都是坏的。

另一方面,文艺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是由工农兵群众在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及其奋斗目标所决定的。就工农兵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来讲,《讲话》中指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在这四种人当中,“工农兵”无疑是主体,是人民大众的主力军,是争取革命胜利的主要力量,所以毛泽东才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并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毛泽东强调文艺应首先为工农兵服务,从根本上指明了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政治方向,这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来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千千万万工农兵群众的解放而进行的革命。“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榨取的血汗。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其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劳动人民实现政治、经济上的解放,而且还要实现文化上的解放,不但要建立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就不仅仅需要帮助他们发展政治和经济,而且还需要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即使在革命斗争的特殊年代也应该如此。

毛泽东“二为”思想提出之后,革命根据地文艺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益向工农兵群众的日常生活靠近,内容也围绕着党的革命事业全面展开,革命文艺事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二为”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遗憾的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党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包括文艺工作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一条极“左”的道路。

伴随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文艺工作中的极“左”指导思想也得到了及时的纠正。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但是,这当然不是说文艺可以脱离政治的。任何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同时还对新“二为”思想的含义作了具体阐述。从此,我国新时期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正式表述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总任务正式提出“二为”方针,这个方针保存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二为”精髓,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的运用。

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关键的历史时期,江泽民进一步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针。他在1991年7月1日所作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2006年11月10日,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强调,“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毛泽东“二为”思想的当代价值,具体说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正如毛泽东所说:“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离开人民的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文艺,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不至于被艺术上的实用主义、消费主义与虚无主义所淹没。习近平明确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第二,文艺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在文艺的问题上必须讲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文艺要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文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做到德艺双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同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要自觉锤炼自己的艺术品德,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在张扬艺术个性中拒绝庸俗低级,做到德艺双馨。

(作者简介:曹亚雄——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振江——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7-05-23/4426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5-24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