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

胡为雄 王胜杰

毛泽东无疑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弱小之军抗击强大的敌人—日本侵略军、美国扶持下的蒋介石军队,最后战而胜之后又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打败了以美国军队为主体的气势汹汹的联合国军队,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及东北亚的和平,也保卫了世界和平。

在一定意义上说,毛泽东军事思想史就是一部现代中国军事思想史。从带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在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军事思想不断丰富并达到成熟。从最初红军作战的“十六字诀”,到解放战争时期总结的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历史纪录。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包括战争观、战争形式和战争主体、战争指导者及其战略战术等几个方面。从战争观看,毛泽东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流血的政治从战争形式和战争主体看,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战争是人民战争,其主体是人民军队从战争的实行来看,毛泽东要求战争指导者能驾驭战争规律,能制定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个主要方面构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骨骼,贯穿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全部历程,也规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不同历史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东西方的力量均衡。但由于它所处的环境仍不能避免战争,这使得指挥战争构成毛泽东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内战场上,他要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解放全中国在国外战场上,他要指挥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等。毛泽东在指挥国内、国外战争的过程中,对战略战术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对国际政治、军事战略的深谋远虑,充分显示了这位东方大国的领袖的睿智。毛泽东在世界政治、军事活动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令其军事思想的发展带有新的时代特点,有许多新的内容。

概括地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新的发展与丰富主要有如下方面: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对之不断补充、发展和修正敢于以弱制强,号召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孤立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推进中国军队近代化与国防建设,以人民战争防止敌人突袭把握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不怕战争,准备战争,更要和平,等等。

一、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对之不断补充、发展和修正

无论是在解放全中国、追歼残敌的国内战场上,还是在援越抗美、抗美援朝等国外战场上,毛泽东指挥战争所运用的仍然还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在解放战争时期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主要是采用歼灭战、运动战等方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蒋介石政权虽然迁到台湾,但它在大陆上仍有相当多的兵力。在追歼残敌、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军作战时主要是打歼灭战和运动战。当时,国民党军队已成惊弓之鸟,解放军在歼灭敌人时往往采取大包抄方式。从指挥作战的许多电报中可知,毛泽东及其众多指挥员对这种作战方式的运用已经娴熟。例如,1949年10月7日,毛泽东在给中南地区指挥作战的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等人的电报中,强调对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部的“作战方法以各个歼灭为适宜。”11月24日,毛泽东又电林彪,可抓住时机歼灭白崇禧部十六个师。11月27日,毛泽东在给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电报中,提出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胡宗南部到重庆“而后聚歼之”。毛泽东在提醒部下不要轻敌的同时,更看到国民党军队已是兵败如山倒,人民解放军作战势同摧枯拉朽,故他更多地采用大迂回抄断敌军退路以歼灭之的方略。

在援越抗法的战场上,十大军事原则也尽显威力。1950年10月6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云南军区司令员陈赓(当时奉派越南,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协助越共中央和越南人民军总部组织指挥抗击法国侵略军的边界战役)的电报中指出:“先集主力歼灭东溪西南被我包围之敌,然后再看情形围歼高平南逃之敌”。边界战役是越南人民军正在同法国殖民统治者的军队打的一场歼灭战,此役1950年10月12日结束后共歼法军9个营8千人。随之,经过奠边府战役这场歼灭战,法国在越南的统治也就结束。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运用十大军事原则更是大显神威,不仅运动战和歼灭战打得成功,也体现了毛泽东一贯慎重初战、先打弱敌的思想。1950年10月21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25日,毛泽东根据战场的新情报和自己的判断再次电示彭德怀、邓华:“据说美军战斗力比伪军为弱,但第一仗似以打伪军为主为适宜。”坐镇北京的毛泽东并不越姐代危,对志愿军前方部队的指挥,所提出打歼灭战的作战构想是随着朝鲜战场的形势因时而变的。由于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有苏联的军事装备特别是有苏联空军的支援,斗志旺盛,毛泽东更想歼灭以美军为主力的敌人,并要志愿军作好充分准备。除了打歼灭战,毛泽东还根据战场的形势及时提出围敌打援的计划。

1950年12月初,志愿军给敌人以歼灭性打击后平壤解放,美军准备从朝鲜撤退,拟停战和谈。此时,毛泽东并不因为胜利而轻视对手,而是想消灭更多的敌人。12月24日,他电告彭德怀:“目前伪军及美军一部在三十八度至三十七度之间站住脚跟,组成防线,对于我军各个歼灭该敌,最为有利。”

从以上指挥作战的电报看,毛泽东把国内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灵活地运用于朝鲜战场,彭德怀则直接指挥志愿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然而,美国军队毕竟是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起来的世界一流军队,要对它实施大规模的歼灭性打击很不容易。毛泽东清醒地看到这一点,故他不断调整作战方式,并且把在解放战争时期之初打击用美式装备起来的国民党王牌军队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1951年5月26日,他致电彭德怀说:“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迁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如果这样做办不到,则还是要求每次每军只歼敌一个整营为适宜。”毛泽东把这种小规模歼灭战比喻为国内解放战争时期曾经采用的零敲牛皮糖的战法。

经过朝鲜战争后,毛泽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对十大军事原则作出了新的解释。1958年6月2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小组长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十大军事原则要发展:“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解放战争进人反攻时期提出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取得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十大军事原则目前还可以用,今后有许多地方还可以用。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停止的,是向前发展的,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

显然,经过新的战争实践之后,毛泽东善于总结新的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军事理论,并把新的经验又运用于战争。不过,毛泽东认为十大军事原则中的基本战法总是管用的。

积极探求新的军事理论在毛泽东对越南战争的经验的重视和总结中也明显可以看出来。1966年2月,毛泽东在听取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叶剑英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汇报时,对战略战术作了如下反思:“诱敌深人,过去灵,过去对日本人灵,现在在越南不灵了。敌人不会轻易长驱直人,要做两手准备。它不深人怎么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诱敌深人第一阶段灵,第二阶段就不灵了。”“今后诱敌深人,可能不灵。”毛泽东更多地看到了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会出现许多不能预见的情况,他设想用各种战法来保卫中国的安全。

到了1969年,毛泽东更注意立体战争。不过,他认为战争形式会随着时代改变,会出现立体战,但利用运动战、歼灭战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总是作战的关键。

二、敢于以弱制强.号召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美国帝国主义

1950年以后,因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插手台湾海峡,后又发起越南战争,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干涉别国事务。因此,毛泽东在政治、军事战略上思考最多的是美国,和怎样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对付美国。

19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与国际友人的谈话中,多次谈及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和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受其侵略,主张全世界人民起来打倒美国帝国主义。

毛泽东立足于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1957年曾作出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的判断:帝国主义的力量在衰落。

毛泽东还从哲学上对帝国主义进行了思考。1958年12月1日,他写了一篇《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的专文。他主要是从事物发展的二重性来看帝国主义,这也是毛泽东联系实际观察军事形势的方法。

毛泽东更号召全世界人民起来共同反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1960年5月,毛泽东会见非洲十二个国家及地区的社会活动家、和平人士和工会、青年、学生代表团时,在谈话中提倡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他鼓励非洲友人: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取得胜利。

从总的战略上看,毛泽东是藐视美帝国主义的,他认为弱小国家团结起来能战胜帝国主义。1970年,毛泽东在支援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所发表的著名的“5.20”声明中,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他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高潮。“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北美、欧洲、大洋洲人民的革命斗争,都在蓬勃发展。”因此,美帝国主义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是纸老虎。毛泽东相信:“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

三、争取中间地带,团结“第三世界”,孤立美国、苏联

在设想团结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1950年代前期,毛泽东又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这个中间地带既包括广大被殖民压迫的国家,也包括英国、法国以及德国、日本等国家。

毛泽东认为,美国想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国家。1954年8月,毛泽东会见英国工党访华代表团时在谈话中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美国反共是把它当作个题目来做文章,以达到他们另外的目的,首先是占据从日本到英国的这个中间地带。美国在北美洲处在这个中间地带的那一边,苏联和中国处在这一边。美国的目标是占领处在这个广大中间地带的国家,欺负它们,控制它们的经济,在它们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最好使这些国家都弱下去,这包括日本、德国在内。毛泽东想把英国等这些中间地带国家争取过来,脱离美国的影响。故他对英国访华代表表明自己的立场,强调和平共处与合作。

1962年1月,毛泽东会见日本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理事长安井郁时,亦谈论了中间地带理论及其范围。他说:在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以外,“都算中间地带”。

到了196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中间地带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两个“第三世界”的理论。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中苏两党两国之间的关系破裂,毛泽东对外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1970年代上期,毛泽东对“三个世界”的规定有新变化,并且更加清楚简明了。1974年2月,毛泽东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除了表示“希望第三世界团结起来”外,更从政治和军事上作了这样的划分:“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的论点,其战略目标很明确,在1950年代以后就是团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起来反对美国,在1960年代后期则是既反对美国亦反对苏联,并且重点是反对苏联。

1968年开始,毛泽东将苏联与美国相提并论,列为反对目标。在1969年中苏边境发生军事冲突以后,毛泽东的战略防御重点转向了苏联。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苏联,他采取联美抗苏的战略,并在1972年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接着又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作为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政治家,毛泽东总不愿意看到世界由美国和苏联来主宰。1970年7月,他在会见法国总理府计划和领土整治部长安德列·贝当古率领的法国政府代表团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国际间的事要由大家商量解决,不能由美国、苏联“两个大国来决定”。

四、加强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建设。以人民战争防止敌人突袭

毛泽东非常注重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加强国防建设,发展尖端武器及核武器,同时实行民兵制度,搞好三线建设,并加强民防。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有实现军队现代化、加强国防建设的宏愿。在1950年代上期,中国增强国防主要是防范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

在推进军队现代化、正规化,渴望有自己制造的飞机、坦克的同时,毛泽东更想拥有核武器。1958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提出要研制核威慑武器。他说:“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为此,毛泽东主张抓紧经济建设和武器装备建设。他提出全党团结起来,全军团结起来,为实现强军这个目标而奋斗。1965年1月,毛泽东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余秋里汇报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情况时说:“我们的技术要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管他什么国,管他什么弹,原子弹、氢弹,都要超过。”此前,中国已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毛泽东的话表明了他对拥有更强大的核武器的决心。

不过,毛泽东认为与任何武器相比,人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在实行军队正规化的同时,毛泽东又强调实行全民皆兵。在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多年来一直实行民兵制度,这为加强国防起到了良好作用。

搞好三线建设则是毛泽东加强国防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思想,这也是着眼于准备打仗。1965年1月,毛泽东在听取前述余秋里的汇报时说:“抓三线建设,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基地都搞起来了,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毛泽东提议:“各省都要注意搞三线建设。”与此同时,毛泽东还想到让全国人民都有国防准备。

显然,在整个毛泽东军事思想中,人民战争的思想具有突出的地位。毛泽东在推进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尖端武器及核武器以加强国防建设时,同时抓紧抓好三线建设,以作战备之用。他在新的时代仍然注重人民战争,就是落实革命时代曾经盛行的民兵制度,加强民防,以作好实战准备,随时消灭外来侵略者。

五、不怕战争,准备战争更要和平

中国有句古话:自古知兵非好战。这种军事伦理在毛泽东身上有很好的体现。毛泽东尽管谈战争,谈准备打仗,谈战争引起革命,但他更需要和平并努力争取和平。他对战争的本质认识得很清楚,强调和平与战争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社会现象。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毛泽东的主要精力放在国内的建设上,因而希望有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并借助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来保证和平。毛泽东强调:要在国际上执行团结的方针,来保卫我们的国家,保卫社会主义,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毛泽东同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这是因为大家都要和平,都要搞建设、做生意。不过,鉴于美国的侵略行径,毛泽东对之非常警惕。因此,毛泽东关于防止战争、争取和平的号召主要是针对美国而言的。

毛泽东争取国际和平环境,是为了中国更好地进行和平建设,而中国强大了更容易制止战争。1957年10月,他在会见波兰军事代表团时说:“我们需要争取和平时间,如果二十年内无战争,事情就好办了,中国不仅能打游击,而且可以进行正规战了,也许那时候帝国主义就很难打了。”毛泽东认为整个国际形势在变好。但是,毛泽东同时指出战争的情况也要估计到。和平有可能被破坏,缓和之后又会搞紧张,搞突袭,打大战。

1960年代,世界更加处于动荡不安中,中国的生存环境恶劣。但作为乐观主义者,毛泽东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看到光明,并争取以和平谈判解决国际问题。但是,在整个1960年代,毛泽东处置国际事务的重点仍放在防止战争上。1961年8月,毛泽东在会见巴西共产党干部参观团和干部学习团时这样说:按照社会主义阵营的意见,按照各国共产党的意见和各国劳动人民的意见,是不要战争的。并且现在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共产党和各国劳动人民的力量很大。如果帝国主义要打,就准备好。“做了准备,也许可以不打”。

毛泽东根据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强调准备战争、保卫和平,认为战争会引起革命,但他并不是唯战争论者和唯革命论者。在1950年代中期,毛泽东还曾设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国家革命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取得政权。

作为哲学家,毛泽东还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进行了哲学阐释。1957年1月,他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苏联编的《简明哲学辞典》里说:“像战争与和平……等等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和相互排斥的。”“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列宁引用过克劳塞维茨的话:‘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毛泽东这里把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性质说清楚了。显然,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把战争视为政治的继续,作为军事家更希望和平的政治。

领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发展,使我们能够完整地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我国周边环境的新变化,即在与邻国解决领土主权之争时,学会合理地使用武力来捍卫和平、维护国家利益。

(作者简介:胡为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胜杰──解放军装备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博士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6-12-08/41484.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2-09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