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戴旭:愿上甘岭精神不朽

  距今3000多年前的波希大战中,300名斯巴达战士在温泉关大战中全部战死,但却为整个欧洲赢得生机。斯巴达精神由此成为欧洲和美国的精神图腾,他们至今不忘这一战。美国2005年还在投巨资拍摄大片《斯巴达勇士》,在世界各地弘扬他们祖先的“战斗精神”,以鼓舞21世纪的欧美民众和盟友。

  11月25日,是上甘岭战役结束60周年的日子。这是堪与温泉关战役媲美而威武雄壮远远过之的一场战役奇迹。数万中国军人,其粉身碎骨、化为铁石烈火的举动,已不能用一般的战斗行为来描述。他们是中国的“斯巴达勇士”,只是没有人知道,中国斯巴达的故事是不是也会流传3000年。

  上甘岭的故事,是新中国第一批远征军书写的。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史》这样描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泣鬼神!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注入的理想和信念,新中国领导人以汉唐尚武之风,将备受列强凌辱的“东亚病夫”塑造成一个个、一群群英武战士。这是战争,又不仅仅是战争。这是整个民族的热血凝聚和精神迸发。

  除了军事上的丰碑意义和国家安全的基石作用,上甘岭战役还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所创造的公元20世纪战争艺术的杰作。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的体积纵向排列,可环绕地球一周半。而这么漫长的坑道,相当多的时候竟然是中国军人用美国炮弹皮熔化打造的铁钎和铁锤,辅以从美国定时炸弹掏出的炸药,在坚硬的石头山上完全凭借人力开出的。

  上甘岭阵地守住了,抗美援朝胜利了。正是由于这场战争的辉煌胜利,20年后美国总统来到北京,向中国最高领导人致敬。

  抗美援朝是长征精神的自然延伸,而在上甘岭上,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又腾空而上,弥漫整个中国。由朝鲜战场的胜利激发出的自信,激励着中国人几乎在一切领域挑战“不可能”———他们有过悲壮的挫折,但也创造了这个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军事、科技领域惊世骇俗的空前成就。

  近些年来,中国取得了一定的物质成就,但也付出理想信仰大面积滑坡、战争意志空前衰退的巨大代价。中华民族复兴的漫漫征程上,每一代人都担负着自己的使命,每一个人都寻找着自己的定位。上甘岭的硝烟拂去之后,是一部金属般明亮耀眼的历史,也是一面鉴照自身和未来的镜子。▲(作者是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3-07-18/2189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13-05-01 关键字: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