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患癌女教师被开除或是私立教育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近日,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独立、民办学院)女教师刘伶利因患癌被该校开除的新闻彻底引爆舆论场,引发广大网民的热议。1984年出生的刘伶利一直是家人的骄傲。2012年,她从兰州交通大学外语专业硕士毕业,来到兰州交大博文学院工作,成了一名大学教师。

新闻中,女教师身患卵巢癌,不仅得不到来自该学校的半分关爱,还被该学校以连续旷工为由开除。女教师老母亲找学校人事处长哭诉,仅仅请求学校给孩子买医疗保险,却依然得不到满足,人事处处长当场告诉其母亲,“不要给我哭,我见这样的事情挺多的”。

尽管榆中法院、兰州中院都做出了“认定交大博文学院开除刘伶利决定无效,双方恢复劳动关系正确”的判定,但是又有什么用呢?博文学院至今没有履行判决,而女教师刘伶利已经在814日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签署《关于开除刘伶利等同志的决定》、拒不履行二审判决的董事长(院长)陈玲,曾经从事房地产开发,后来成为投资兴办教育的企业家。

目前很多投资办学的所谓企业家,奉行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迷信市场万能、资本万能的规则,以为教育跟菜市场买菜一样,只要有钱,就什么都能随时买到,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这种观念认为学校跟工厂或农场一样,只要有钱买机器,或有土地下种子,便一定有收成。然而,这种观念单只看到钱可买到的设备设施,却看不到管理和文化的因素。即便是工厂农场有了投资也并不一定保证产品质量,更勿论学校,绝不是任何条件下用钱都可立即买到质量优良的教学。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民族大计,是文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中国产业立国、军事强国的基础,是中国人从精神上、物质上站起来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中国的私人资本却过多地进入教育这样并不完全符合资本逐利本质的事业,他们和陈玲一样,把教育当做百分之百的产业,当做赚钱的机器。显然,从资本逐利的角度来看,将教育变成第二个房地产产业,制造教育泡沫,推高教育成本,掠夺全民储蓄,才符合资本的利益。私人资本并不是把教育作为自己的归宿,而是低进高出,低买高卖,短线突击,它们不会自发在利润不满足的情况下去长期培育优良的学校,更不会在育人上有所追求,师资人才方面也很难全面尊重人才的培养规律,因此目前运作方式下的私立学院很难拥有稳定的人才队伍,患癌女教师被私立学院开除一事,更是凉了天下教师的心。这从长远的教育事业角度来看非常不利。

目前运作方式下的某些私立学院的大兴土木,其实质与政府对公民教育的责任背道而驰。私立学院往往挂靠一流名校,但绝大多数录取口又是三本层次,表面上让消费者选择,但因其高昂的学费,其实只不过让更有钱家里读书更差的学生可以不用努力学习也可以拥有一个挂靠名牌大学的体验感。但名校能通过这样的方式造就吗?学生真的就这样轻松进入了名校吗?目前看来,只不过自欺欺人。顺便说一说,某些公立高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已经快要无法无天了,它们事实上都是私人承包的。

其实在不少国人们认为天堂一般的西方世界,真正的名校也都不是靠私营企业化经营。名校往往是政府和教会等非牟利机构培育出来,其中投入的资金、心血历经几十年上百年。没有哪所以利润为目的的私立学校可攀上名校之列。有些人动不动就以哈佛是私立为例,似乎找到了金科玉律,可是这其实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想当然。哈佛大学其实没有真正的股东,因为所有的人对哈佛的投资都是捐款性质,哈佛这座金山是无主的。虽是所谓“私立大学”,但它的产权关系比公立大学还要模糊——后者理论上还能推定为某一级政府或议会所有,前者则完全属于公众。不仅哈佛,很多美国私立大学无不如此。至于为什么它们产权如此不清晰,竟然也能办成世界一流,那是另一个问题——民办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为什么会比政府更有效率的问题。现实是,它确实就办成了。而那些产权明晰完、真正私人运作的大学,不管经济学者从理论上推断它们怎么更容易办好,但现实是全世界至今还没有一所真办好,所以女教师患癌被开除的逻辑也就清晰了。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也因此不断发展,其不断增长的速度和需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完全满足于国家的资金拨款和支持,因此,市场和私人部门以及其他一些非国有部门开始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教育服务更加多样化、多元化。高等教育领域国家资金投入减少,个人付费的增多;教育提供者的激增与私人、民办及国外部门的不断进入等。但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导致向学生过度收费与教育的经济负担增加,教育质量下降,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均等,这进而对城乡分割和社会凝聚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假若把应该投入学校的教育经费统统由私人资本来承担,让国内一流高校都如同"安环"一样在其名下挂一个古怪名称的三本层次的私立学院,那么,高等教育越来越商品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资本统帅教育规则,教育不再是百年树人的大计,而是风险投资者的冒险乐土,捞金天堂。本来,与组织、经济资源相比,教育是社会各阶层较容易获得的资源,更是社会弱势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动力,然而,当资本的嫌贫爱富掌握大局后,不仅对于公立名校和公立教育体系是重大打击,让学生和社会受害,甚至会进一步加速社会阶层的固化,激发新的社会矛盾。用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一席话结尾:“我国高等教育不能办成谁有钱谁就能上大学的局面,这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y/2016-08-20/3957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8-21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