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军事

打印

“不能吃现成饭”,“十大军事原则”也要“补充和发展”

不能吃现成饭十大军事原则也要补充和发展

杨明伟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如果用十句话全部讲出来,可能不容易记住。它的全文出自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的一篇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但解放军将士们为什么能熟记于心?因为只要搞清每一条的出发点和核心内涵,就会一下子明白:条条管用、句句实用。

第一条讲先打哪里,“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第二条讲先取哪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第三条讲作战目标,“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第四条讲如何使用兵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第五条讲取胜的把握,“不打无准备之仗”。第六条讲战斗作风,“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第七条讲运用好两种战斗形式,“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第八条讲攻城时机,“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第九条讲人力物力哪里来,“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第十条讲如何休整,“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作为军事统帅的毛泽东,总结出了这么十条军事原则。同样作为军事统帅的邓小平,在运用了这十条军事原则后深有体会地说:“打得好的仗都是依靠了这十条,不依靠这十条,仗就一定不会打好。”

3801213fb80e7bec179932f6918cc33c9a506b88.jpg

陕北转战中的毛泽东

“十大军事原则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方法”

人们最早听毛泽东集中讲“十大军事原则”,是在1947年12月下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概括出“十大军事原则”?

1946年夏,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撕毁国共协议,打破人民期待已久的在抗战胜利后建立和平民主国家的梦想,又一次欲置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于死地。就像之前欲将红军一举“围剿”消灭在中央苏区一样,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可恰恰事与愿违的是,半年多打下来的结果,国民党军不仅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71万多人;蒋介石国民党不仅给人民解放军“送来”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而且也“送来”大量的兵员,俘虏兵纷纷自愿加入人民解放军。毛泽东在总结“军事原则”时讲的“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这些内容,恰恰是蒋介石乖乖地配合上的!

屡战屡败的蒋介石,不得不改变策略,集中主要兵力,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延安,就是他进攻的重中之重。1947年3月,蒋介石纠集34个旅25万兵力,仅负责袭击延安的胡宗南部就有15个旅14万人,他们从南、北、西三个方向,以空中、地面、伞兵等方式,气势汹汹压向延安!为更好消灭敌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放弃延安,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转移。

3月18日晚8时左右,毛泽东与周恩来等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精彩“活剧”。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解放战争,就是毛泽东导演的又一场“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

作为导演这场“活剧”的战略家和军事统帅,毛泽东早已成竹在胸。这时的人民解放军,已经不是当年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的红军了。撤离延安之前,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保卫延安的人民解放军部分领导干部,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充满哲理的话:

敌人要来了,我们准备给他打扫房子。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要告诉同志们: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这里讲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就是集多年革命战争得出的经验,这个意思,其实就已经包含在“十大军事原则”中了。

转战陕北不到半年时间,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也遇到重大失败。到1947年9月,蒋介石号称的400万国民党军队,被解放军消灭掉了1/3。过去有人说,“国民党打不垮共产党,共产党也打不垮国民党”,“谁也消灭不了谁”。而到了这个时候,中共中央明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的口号。正如随同毛泽东一道指挥人民解放战争的周恩来所说的:

“去年一年的自卫战争,就证明了这个道理———蒋必败,我必胜!”

9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转战陕北的中共中央机关来到佳县神泉堡。28日,周恩来对中共中央直属单位的干部战士发表了一番讲话,分析了时局和战争态势。

周恩来分析了蒋介石为什么会失败。

从人数上说:

去年一年自卫战争,蒋介石用三百万军队进攻人民解放军。一年作战,死伤和被俘一百一十多万,就是说被消灭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从人数上说。

从建制上看:

蒋介石共有二百四十八个旅,被人民解放军消灭九十七个半旅,平均一个月八个旅,还多出一个半旅,也超过三分之一。蒋军建制被打垮这样多,把打垮的再补充起来,就没有战斗力。如胡宗南有几个旅就被消灭过两次,被人民解放军消灭一次以后,再来就容易打了。不少俘虏军官在放回去时说,再碰到我们一定举手缴枪。敌军的新兵是绑来的,像我们在《抓壮丁》那个戏中看到的一样,他们没有经过训练,战斗力弱,逃亡的比老兵更多。蒋军被我俘虏和击毙的将级军官就有二百多,新提拔上来的军官,战斗经验少。

周恩来接着讲:

武器方面也是如此,美造装备有许多缴获到我们手里来了。所以无论从人力上、战斗力上、装备上看,蒋介石都不行。

粮食也是如此,胡宗南军队打到解放区来,每天要用十架飞机运粮,才够他十万人吃。

蒋介石的种种困难,证明他是无法长期打下去的。蒋介石不能消灭我们是定了的。这一点甚至已成为蒋军军官相当普遍的看法。不仅被俘军官这样看,就是现在蒋介石下面的军官,见到蒋介石时腰挺得很硬,说一定消灭共产党,但一背过蒋介石就摇头。开始大打时,蒋军是一旅一旅地被消灭,后来成为一师一师地被消灭。蒋介石说我们专门打他们的司令部,所以,旅长、师长都被我活捉了。哪有这样的事?!他们的司令部都是在自己队伍的紧紧围护中,部队全部被我歼灭了,旅长师长当然被我活捉。对这样的消灭,哪有不寒心不害怕的?

所以,一年自卫战争的结果,就是蒋介石的军队承认不能消灭我们,而且他们是要失败的。

周恩来形象地比喻说,蒋介石集团就如同一个人害了肺病,专门讲究如何防感冒,防咳嗽,防消化不良,防这防那,这样的人距死期也就不远了。

周恩来还分析了国民党军的三个弱点:兵力不足、后方空虚、人民反对。讲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周恩来也分析了三条主要原因:

第一条:人民拥护我们作战,相信我们是为他们做事的。……土地问题解决得好,人民就拥护我们,仗就打得好。全国人口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农民,其中得到土改利益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样大的力量,能不打胜仗吗?

第二条:我们的军队,是为人民的,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从诞生的时候起,就是为人民谋利的。他有坚强的骨干,坚持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人民有密切的联系,经过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锻炼,官兵一致,善于战斗。我们的军队有光荣传统,是战无不胜的。

第三条: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得好。

这样的国民党及其军队,岂能不败!

这样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怎能不胜!

周恩来兴奋地对大家说:事实证明,中央撤离延安,第二年打出去的战略战术和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事情的发展,正如毛泽东、周恩来所预料的:“少则一年,多则二年。”胡宗南进攻延安9个月以后,战场的局面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战争的走势,已经非常清晰明朗了。

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又一次走到了全面总结战争经验和战争规律的时刻,包括人民军队取得胜利的军事原则是什么,也在总结之列。

就在周恩来讲完这番话一个月后,他和毛泽东、任弼时等人转战来到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

12月25日,毛泽东在米脂县杨家沟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外,还有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负责人。毛泽东在这次会上再次判定了战争形势的根本性变化: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还在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六月此次战争的第一个年头内,人民解放军即已在几个战场上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迫使蒋介石转入防御地位。而从战争第二年的第一季,即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间,人民解放军即已转入了全国规模的进攻,破坏了蒋介石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企图彻底破坏解放区的反革命计划。现在,战争主要地已经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了,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所以带着伟大性,是因为这个事变发生在一个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国家内,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十大军事原则”,就是毛泽东为“走向全国的胜利”的人民解放军提供的指导原则,在这次讲话中集中表述出来。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我们是靠什么打法取胜的?梳理完“十大军事原则”后,毛泽东清楚地告诉大家:

以上这些,就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的方法。

其实,这些方法蒋介石也懂。就像毛泽东说的:

蒋介石匪帮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在华军事人员,熟知我们的这些军事方法。蒋介石曾多次集训他的将校,将我们的军事书籍和从战争中获得的文件发给他们研究,企图寻找对付的方法。美国军事人员曾向蒋介石建议这样那样的消灭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并替蒋介石训练军队,接济军事装备。

蒋介石也用这些方法集训自己的队伍,并从美国军事人员那里得到五花八门的战略战术。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匪帮的失败”。恐怕蒋介石也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问题出在哪里。毛泽东一语道破其中道理:

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及瓦解敌军等项原则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

杨家沟会议还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判断,做出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并决定: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应该力争不间断地发展到完全胜利,应该不让敌人用缓兵之计(和谈)获得休整时间,然后再来打人民。这个意思,也包含在“十大军事原则”当中了。

“凡是打得好的仗都是依靠了这十条”杨家沟会议以后,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迅速传达给了人民解放军的各位将领,并在战场上立竿见影。

以西北战场为例,半个月以后的1948年1月11日,周恩来为战斗在西北的高级干部们做了一场形势报告,分析了西北战场10个月来的战争态势:西北野战军随党中央和毛主席坚持在陕北,大家负担的任务很重,面对的敌人比任何地方要多。要想把敌人消灭,并且能够到外线去消灭敌人,靠什么?这就要靠指挥正确、大家齐心协力,还要靠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针对西北野战军中一些干部战士存在的打到外线去能否站住脚的疑问,周恩来鼓励大家说:“西北野战军是最后打出外线的,其他部队都能在外线站住脚,我们西北野战军还会站不住?”他鼓励大家说:“我们不但要发展大西北,还要向西南发展,在这点上我们西北野战军当仁不让,后来居上,因为我们参战最晚,而打出去又是最后。要在西北展开局面,克服困难,壮大自己。这一点西北野战军过去是有成绩的,从一支小部队很快发展成很能打仗的大部队。”打到外线去后怎么办?周恩来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可以这样看,三五年消灭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我们要有这个信心。我们到外线去要打大仗,要掌握毛主席的十条军事原则,我们一定能在蒋管区取得胜利。”

再看中原战场的情况。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后来的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在部队中迅速传达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原则。早在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插入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至1948年3月,在大别山“建立了继续向前跃进的战略基地,在大别山和中原地区背住了蒋介石在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九十多个旅的兵力,减轻了其他地区的负担,使其他部队得到休整提高的机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让陕甘宁的部队得到了两个多月的休整期,“一出来就像老虎一样,一口吃掉敌人五个旅”。对于这一点,刘邓大军很自豪。正如邓小平所说:“目前整个阶段是我们走在前头,插进了敌人的心脏,威胁着南京、武汉。”大仗在即,为了进一步提振大军的信心,刘伯承、邓小平于1948年3月6日在安徽临泉县韦寨召开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属部队干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讲到怎么才能打好仗。他自信地说:

要打仗,军事方针是什么?就是毛主席的十条军事原则。那是过去十年土地革命斗争、八年抗日战争和一年半爱国自卫战争经验的基本总结,也是今后革命战争的指导方向。凡是打得好的仗都是依靠了这十条,不依靠这十条,仗就一定不会打好。

3801213fb80e7bec179932f6918cc33c9a506b88.jpg

1974年, 解放军指战员在学习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

自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后,全军的军事学校也迅速把这些原则贯彻到军事教育当中。1948年6月,华北军政大学成立,迅速根据中央军委和华北局的指示,安排政治、军事、后勤等方面的工作。10月14日,兼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和政治委员的叶剑英,专门召集校党委扩大会议,讲“办好华北军大的几点意见”。其中专门讲了“军事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毛泽东讲的十条:“毛主席的十条军事原则,就是军大的军事教育基本内容。”他还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这十条军事原则。比如,他把第一条概括为“打敌人的方法”,第二条概括为“攻城的方法”,第三条概括为“作战目标”,第四条概括为“使用兵力”,等等。

叶剑英也自信地说:“我们的军事干部如果真正学通并掌握了这十条军事原则,就更有保证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

就是靠着毛泽东提出的这“十大军事原则”,人民解放军各部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千军,一路凯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此后再也没有还手之力,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大军事原则”为什么这样管用?毛泽东对它们有过深刻解读,做过准确定位。简而言之就是:

十大军事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十大军事原则是在我们党和军队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十大军事原则,也不是新的,仅仅把它概括出来是新的”;“是根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前期的经验,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时期提出来的”,“这些方法,是人民解放军在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的锻炼中产生出来”。

后来,毛泽东曾经在总结自己打仗的人生经历时说过这样的话:

过去我们都不会打仗,也没有准备上山打游击。我是搞工人、农民运动的,职业是小学教员。但是敌人要抓我们,杀我们,我们被迫上山打仗。不过如何打还是不会,从来没有学过。我们向蒋介石学,向敌人学,打了十年。后来日本人打进来,我们又跟日本人学打仗。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了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

从革命战争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个个都是从实际斗争中学会打仗、由不会打仗到会打仗的。毛泽东还说过:“我们打仗也全靠敌人,枪是从敌人那里来的,还俘虏了很多敌人补充到部队中去。敌人的兵,受过训练,会打仗。我们的兵没有受过训练,如果编入一些俘虏,就会打仗。根据地就是训练干部的学校。我们的许多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和其他许多元帅、将军,起初都不会打仗,是在战争中学习起来的。”

在学习打仗的过程中,毛泽东总结的这“十大军事原则”,恰恰是上述领袖和元帅们打胜仗的法宝,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所做出的“极为杰出的贡献”。

“十大军事原则”也要“补充和发展”

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的时候,新战争形态(主要是核战争)的威胁就已经存在,他非常清楚这一点,当时就说:“蒋介石反动集团在1946年发动全国规模的反人民的国内战争的时候,他们之所以敢于冒险,不但依靠他们自己的优势的军事力量,而且主要地依靠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手里拿着原子弹的美国帝国主义。”尽管这样,原子弹的威胁,并没有把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吓着。那个时候,毛泽东也说过:“十大军事原则”是“完全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军队的发展要求,毛泽东也在不断地审视,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地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由局部执政变成全国执政,人民军队肩负的历史重任也更加艰巨和复杂。战争的威胁,也依然存在。在新的历史环境和现代战争条件下,“十大军事原则”还适用不适用?如何用?怎么用?这些,也是新生人民共和国的将士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熟谙军事教学工作的叶剑英元帅对此深有体会。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由叶剑英牵头,中央军委在北京连续举办全军在职高级指挥员战役法集训活动,特别针对的,就是核战争的威胁。1955年五六月间,中央军委举办的第二次全军在职高级指挥员战役法集训,一共搞了20天。6月15日,在集训结业仪式上,叶剑英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兼训练总监部代部长的身份,到会做了一个总结报告,从理论上讲了他有关现代战役战法的几点思考。他在讲话中,几乎逐条结合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结合大家集训期间讨论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总结讲评。

讲到如何认识“原子武器的威力问题”时,叶剑英说:原子武器是有很大威力的突击兵器,它具有冲击波、光辐射、穿透辐射及放射性沾染四种性能,对生动力量有很大的杀伤力,对技术兵器和工程物体有很大的破坏力,小型原子炸弹能使半径1600米以内的人员受到伤害,一个营的兵力失掉战斗力,半径700米以内的技术兵器受到严重的损坏。但是,叶剑英提醒大家:“光靠原子武器,并不能决定战争胜负,原子武器的产生和使用,不但不能代替其他兵种、兵器的作用,恰恰相反,原子武器要有其他兵种兵器积极的密切的配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讲到“合围与歼灭敌人重兵集团及第二梯队的使用问题”时,叶剑英回应了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的争论,其中涉及“合围与歼灭被围之敌,是一个过程还是两个过程”“合围与歼灭敌人是否可以使用原子武器”“合围与歼灭敌人时主力应指向何方”等。叶剑英要求大家随时研究、关注新课题和新情况,并肯定地回答:“我军实施战役的基本样式,乃是合围与歼灭敌人的进攻战役。毛主席说:‘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使用原子武器的条件下,在所有各种类型的战役中,都应该遵守合围并歼灭敌人这一原则。”

讲到“提高战役速度问题”时,叶剑英特别提醒大家,现代进攻战役,速度要求非常快,对这一点有些同志不要有任何怀疑,提高战役速度是现代战役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要了解,提高战役速度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当然,指挥高速度的进攻战役,仍然要遵循毛主席的“十大军事原则”,“要提高进攻速度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与连续作战的作风(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第六条)。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概而言之,既要遵循过去,也要研究现代。

1956年9月18日,彭德怀元帅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军事工作发言,也结合朝鲜战争的实践经验,谈到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指导作用。他特别强调:“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起来的建军原则和战争指导原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作战的经验,在今后还是极有用的。”当然,他也提出:一方面要深入实际,发现和亲自体会群众所创造的新事物和它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要把苏联和国际上一切先进军事经验学到手,并把这些经验与我军的历史经验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军事科学”。

将帅们的思考和体会,与毛泽东的思路是一致的。

1958年六七月间,经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其中一个主要议题,就是反对军事工作中存在的“教条主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多次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召集参加扩大会议的主席团成员和各组组长议论一些重大问题。前来毛泽东住处开会的包括解放军各总部和兵种的一些高级将领、一些大军区领导及军事院校负责人等等,经常参加会的有邓小平、彭德怀、黄克诚、谭政、邓华等20多人,有时候林彪、陈毅、贺龙等人也被请来参加。

6月23日,在中南海住处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对军队的将帅们讲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人民解放军有没有教条主义呢?我在成都会议上说过,搬是搬了一些,但建军的基本原则坚持下来了。教条主义究竟有多少,这次军委会议要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研究,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毛泽东专门讲到,“十大军事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言下之意,也不能当作教条。他说:

十大军事原则,是根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经验,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时期提出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十大原则,取得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十大原则目前还可以用,今后有许多地方还可以用。但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停止的,是向前发展的,十大原则也要根据今后战争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有的可能要修正。

一周以后,在另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对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主席团成员和各组组长说了这样的话:

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不能吃现成饭,吃现成饭是要打败仗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s/2019-03-08/5542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3-09 关键字:军事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