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依托红色资源 促进地区发展

依托红色资源 促进地区发展

——以鄂托克前旗为例

肖毅  焦鸿艳

2.jpg

鄂托克前旗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在内蒙古地区创建最早的根据地,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试验田、党的统战政策的成功实施地。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挖掘旗内红色资源,倡导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好革命老区传统精神。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布小林考察鄂托克前旗城川民院时关于加快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精神的指示,鄂托克前旗立足当地红色资源,结合蒙元文化传统、农村牧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做法,借全域旅游之东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开发现状

(一)建成教育培训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根,一个民族不能没有魂。”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投资3亿多元,集中打造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构建起“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布局,即:围绕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和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打造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王震井纪念园、滴哨沟战场纪念园、马良诚顾寿山革命烈士陵园6处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1.jpg

(二)构建红色课程体系。鄂托克前旗与内蒙自治区委党校合作,共同开发教育培训课程,在充分运用自治区党史专家和内蒙古党校师资队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展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干部培养、民族统战政策等在鄂尔多斯的初始形成过程,集中展示内蒙古早期革命史和鄂尔多斯革命史,形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历程》《中共民族统战政策发展历程》等民族系列模块专题课程体系。在充分发挥鄂托克前旗本土建设的红色教育现场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倾听“红色经历”等,形成红色教育模块专题课程体系。围绕鄂托克前旗发展历程和地域特色,集中展现全旗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工作亮点,重点配套介绍和展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现代农牧业发展典型、工业转型发展成效等建设成果,形成地方特色模块专题课程体系。

(三)形成文化旅游格局。按照以“红色资源为基础、红色研学为核心、红色体验为抓手、全域旅游为目标”的总体思路,鄂托克前旗依托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为双引擎,积极拓展“旅游+”发展新模式,积极促进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旅游和红色文化体验传承转型升级,构建有内涵、多层次、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通过开展干农家活、品农家饭、游红色地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与城川红色拓展训练基地的系列拓展训练,与其他较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项目有机结合,并多方位、多角度地融合美食、体育、科技、动漫、网络游戏等资源,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和研学旅游的吸引力。通过采取重点网站重点攻、搭建平台时时传的方式,综合利用旗内外各大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密集营销,特别是在各级党媒、官方媒体上,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旅游专题报道,走出了一条具有鄂托克前旗特色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四)织就基础设施网络。大数据智慧平台方面,建成集便民服务、乡村振兴、红色研学+旅游、煤炭交易等于一体的“i前旗”智慧移动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产业统筹调度,产品线上销售。公路方面,2016年,首条高等级公路S216线建成通车,第一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201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建成S317陶利至昂素公路、昂素至城川红色旅游公路、城川至三段地红色旅游公路,加快办理敖镇北出口至敖东高速连接线、S317敖镇至昂素公路前期手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航空方面,2019年4月26日,鄂尔多斯市首个通用机场正式试飞通航。鄂托克前旗构筑起贯通东西、对接南北、内外相连的交通网络,再次打破了大漠草原的沉寂,鄂尔多斯高原西南的偏隅之地吸引了更多的目光,不再“偏僻”。

3.jpg

二、存在问题

(一)硬件设施制约明显。上半年,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举办了各类主体班培训112期,培训各级干部5980人次;前来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累计有21万人次。截至11月初,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承接的外来红色培训班共计218,培训人数达6013人次。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接班能力只达到了需求的50%,主要受制于住宿和餐饮条件。鄂托克前旗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的接班能力也几乎达到了上限,主要受制于现场教学场馆的可容量,现场教学场馆最多只能同时有两个培训班的学员并行参观学习,每个场次大多需要讲解四五十分钟,学员中午还需要午休,这样每天的接待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二)旅游产业发展不足。鄂托克前旗依托红色资源,利用“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从宣传到服务,从联合办班到协同运营做的都特别好,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红色教育培训的双赢。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旅游产业的规模化运营尚未实现,旅游产业给鄂托克前旗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可观,在这方面,仍然有大有可为的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VR和AR体验产品等手段,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鄂托克前旗依托旗内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顺应红色旅游健康发展的态势,统筹谋划,合力打造,可以走出一条中国西部地区较有影响力,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

(三)对外宣传点小面窄。鄂托克前旗在对外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集中在宣传红色教育培训资源方面,特别是以围绕“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的宣传居多,这些宣传无论是数量、级别还是覆盖面都是值得称道的,这也给我们以启示,为了更好地打造全域旅游,在宣传鄂托克前旗旅游资源方面是不是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与红色教育培训融合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避免出现产业单一状况,造成只有培训教育,没有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的发展困境,又能避免游客留不住、消费乏力,对地方经济拉动不足的问题出现。

三、发展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的建设是地区发展的“根”和“魂”,鄂托克前旗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打好红色资源牌的同时,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好,把红色资源的党性作用和社会效益发挥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举措实施好,切实以党的建设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推动资源整合。立足鄂尔多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鄂托克前旗城川红色教育培训及旅游集散综合体项目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推动鄂托克前旗由文化旅游大旗向文化旅游强旗转变。在红色教学与文化旅游同步推进之际,不仅要有教育培训,同时要有旅游观光、购物娱乐等项目,鄂托克前旗要从细节出发,从服务做起,不断提高各类酒店和有关配套设施的经营管理水平,将全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盘活,推动鄂托克前旗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经济效益。鄂托克前旗要促进“文化+”“科技+”“培训+”“拓展+”的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注重走“农旅融合”“牧旅融合”的路子,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以创新的举措,进一步丰富地区文旅业态。

(三)运营管理高效。为了促进各产业既融合发展,又协同配合,鄂托克前旗要建立一个部门统筹,多个部门参与的“红色培训+红色旅游+农牧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由一个部门统筹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和其他各类旅游资源,并确定任务分工,各承担责任部门独立运营、独立核算,以有偿使用场管、资源等形式上缴相应费用给统筹部门用于总体运营。例如,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由一个部门管理,多个部门以有偿的形式进行使用,红色旅游由一个部门管理和负责运营……最终要形成管好资源、管好需求、管好效果的大格局。

(四)加强品牌建设。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内涵研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提升地区文化品质中的独特作用,彰显地区文化魅力。要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通过影视创作、文学创作和舞台剧目创作,塑造一批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红色文化精品,以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扩大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要打好“全域红色旅游牌”,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打造全国红色培训教育基地。

2(2).jpg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是中华民族的“颜色图腾”,也是鄂托克前旗革命老区“文化”的天然基因,传承红色基因既是鄂托克前旗重要政治任务和独特政治优势,也是促进地区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进入新时代,鄂托克前旗将以建设内蒙古西部红色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全国红色培训教育基地为目标,全面激活“红色”资源,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续写荣光。

(作者: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党校 肖毅;中共鄂托克前旗委党校 焦鸿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9-12-23/6040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黄明娥 更新时间:2019-12-24 关键字:经济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