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经济

打印

钓鱼岛争端背后的美国阴谋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出处:《环球财经》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    

   

“芙蓉”摇身变“尖阁”  

2004年,7名登岛保钓的中国勇士被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扣留,引起了中国民众强烈的反应,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钓鱼岛问题便变得格外突出。6年后的当下,日本海上保安厅再次抓扣中国船员的事件,将国人的视线重聚钓鱼岛。  

关于此次事件,大家更多的在关注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待这个问题上的各种态度。但我们却忽略了事件背后的因素,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的背后,有一个被忽视的因素,就是日本财团在东海的利益问题。  

2004年,日本富士财团的综合商社丸红商事子公司,向政府申请要求授予在钓鱼岛的试开采矿业权,当时该公司名为“芙蓉石油开发株式会社”。  

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帝国石油株式会社、丸红株式会社下的芙蓉石油开发等4家公司,向日本政府提出在EEZ开设矿区的要求。当时日本政府认为中日边境线没有划定,所以对申请予以保留。而到了2004年,随着钓鱼岛事件的升级,日本政府逐步的介入而态度也更明朗化,日本批准了以非政府身份即所谓的民间企业进行开发。并把原来所谓的民间芙蓉石油开发株式会社并购到了日本政府机构控股49.94%的“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下,并改名叫尖阁石油开发公司。  

“芙蓉”变“尖阁”,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日本此举,相当于把此前的民间投资行为,变成了一个政府行为。  

除此之外,日本的双日商社和帝国石油株式会社,也在申请开发钓鱼岛附近的石油资源。如此一来,实际上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出自于领土主权的争端,背后还有关于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博弈。  

   

日本用“钓鱼岛”向美国招手  

此次钓鱼岛事件再次爆发,并不是偶然事件。中国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活动是常有之事,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上船长、船员被抓扣?  

这次事件爆发之际恰逢日本选举,鸠山政权下台后,菅直人政权实际上在修正鸠山政府前一段时间的“脱美入亚”。  

表面上看起来鸠山提倡的是“亲美入亚”,但要与中国搞东亚共同体、亚元区,并对美国提出撤离军事基地等要求,实质上已是“脱美入亚”。日美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今年4月丰田汽车在美国遭遇的“刹车门事件”,就是美国向日本发出的一个警告信号。在丰田事件中,日本实际上被美国打了一棒子,随后日本开始在很多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反应、调整,包括最后鸠山下台,与其所面对的国际关系、美国压力等多方面均有关联。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钓鱼岛冲突再度爆发了。事件爆发后给人一种感觉:中日之间有冲突,已非前段时间那么友好,已经出现裂痕。这无异于日本给美国递上一颗“安心丸”。  

前不久,美国提出重新重视亚洲的战略。在这一系列背景下,菅直人修正上届鸠山政府的路线,同时通过钓鱼岛事件向美国发出信号:第一,跟中国的关系不会走得太近;第二,让民众感觉到日中冲突会引发这个地区的不稳定性,于是也就给了美军在日本继续驻留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钓鱼岛事件的发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种国际政治关系的需要。  

对于日本的示好,美国当即做出了回应。9月14日美副国务卿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关于冲突事件“希望以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同时强调“日美同盟是亚洲和平与安定的重中之重”。并表示钓鱼岛为日本掌管区域,适用于日美安保条例,“有事”之时美军将采取对应措施,以牵制态度强硬的中国。  

   

中日想说“分手”不容易  

钓鱼岛事件发生之后,大家最关心的是中日关系走向。  

经过2004年上一次钓鱼岛事件后,包括当年小泉政府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举动、政策,让中日关系出现了很大的波动,从那以后,中日之间的关系定格在了“政冷经热”。  

所谓“政冷经热”,其实为日本财团谋得了更多利益。中国方面出于为了拉近日本和中国在经济上的互相依赖关系,从而牵制日本政治的战略考虑,恰恰也为日本的财团企业创造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在中国加入WTO后,日中之间的经济利益相互联系得越来越紧密,日本在中国的投资、合资企业以及它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增多。从表面上看,很多日本品牌,尤其是电子产品品牌一度绝迹于中国市场,但事实上,很多国产品牌背后其实依赖的是日本的零件、技术、设备。日本经济学家长谷川曾写过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观点可以商榷,但中日之间的互相依赖度越来越高,也是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在有了这样一个体系的时候,两国关系趋于一种稳定化,并不容易因为某次特别事件,或者因为一个暂时的、可计算的利益,就一下子把中日两国之间整体的、大规模的经济利益破坏掉。因此笔者判断,钓鱼岛事态的进展,实际上都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中日关系的走向,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一个事件产生大的倒退。  

当然这是基于双方都采取一种模糊战略,而不是急于要明晰各方的主权要求和利益之争的前提下。  

   

用产业升级应对“日本再一次”  

有数据显示,目前日资在华企业共有近2万家,很多国人对此津津乐道,认为日本依赖于中国。这种过于乐观的看法会对中国的判断及采取的对策产生错误结果。  

这种看法认为,既然日资企业在中国有两万家,所以一旦中日之间发生矛盾,日本会因担心在中国的利益受损,而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过于乐观的一个想法。实际上我们要看到日本在全球的经济活动中,中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不可妄自尊大。  

反过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却依赖于日本。中国很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技术和设备,都来源于日本,也就是说日本还是站在整个产业链的最高端。  

同时,日本还逐步向印度、越南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地区转移,分散在中国的投资风险。总体来看,日本并没有把鸡蛋全部放在中国的篮子里,而中国的鸡蛋很多却放在日本的篮子里了。  

因此一旦日本完成产业风险转移,再一次掀起钓鱼岛风波时,那时日本的态度很可能会变得很坚决,很强硬。中国只有提高自己科学技术能力、装备制造的能力、提高自己产业升级的能力,才能在未来两国关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才不会蹩手蹩脚,前怕美国虎,后怕日本狼。  

   

日本财团的利益所得  

在日本,政经是不分的,政治和这些财团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日本在钓鱼岛问题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回到财团的利益角度来看钓鱼岛的问题。  

2008年因“西藏问题”中国民众发起抵制法国货之后,中国启动了百亿采购大单向欧洲示好。2004年“钓鱼岛事件”升级后,中日之间缓和关系的过程是一个“政冷经热”的过程,中国给了很多日本财团进入中国市场的很好的环境和机会。这次钓鱼岛事件爆发之际,恰逢中国很多大的项目即将上马,如风电、核电、智能电网等环保产业,而日本看重中国的大市场,并在很多大项目上与中国政府以及项目相关公司有联系。  

因此笔者认为,不排除日本财团利用此次“钓鱼岛事件”,更多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中国战略的失策  

从历史上看,中国长期以来在东海问题上占据着优势。在双方出现争议之前,中国在东海陆架油气深海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而日本在勘探方面是处于落后的地位。但是中国却又如何从优势变成了被动呢?变局出现在2003年的春晓油气田。  

春晓是中国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开发的一个大型油气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由4个油气田组成,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3个台湾省,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以上。  

1970年,中国便首次开始了对东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1995年,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在春晓地区试钻探成功。当时海上油气业务归中海油管辖,故移交给中海油管理。  

从1970年到2002年30多年间,中国在东海单方面的开发并没有引起日本的特别关注,中日之间并没有出现正面的对立,而对于丸红、帝国石油等日本企业申请的东海开发日本政府都拒绝批准。  

中日“争端”出现在2003年。2003年8月19日,中海油、中石化、荷兰壳牌公司、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包括春晓气田在内的西湖凹陷作业合同,宣布联合开发东海油气资源,油气田开发费用按中海油、中石化各30%,壳牌、优尼科各20%的比例由各方分别提供。中美两国政府的高官以及四大石油公司“一把手”都亲自出席,一时间华盖满京城。  

也就是在这个协议签署之后,日本加紧了在东海钓鱼岛的活动,以及对此海域的要求逐步增加。  

2004年6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提出中日应合法开发东海资源,支持民间企业对东海资源进行勘探。  

7月,日本派出测量船在中间线日方一侧探测资源。中国抗议。  

2004年10月,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进行第一次磋商。  

2005年4月,日本政府开始接受审核日本企业申请东海的油气试采权。  

2005年5月,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进行第二次磋商。  

2005年7月,日本政府授予帝国石油东海的油气试采权。  

为什么在中国与美国签署协议后,日本反应如此之大?因为这个协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美国承认中国在钓鱼岛的主权。  

中国拉入美国参与其间,使得原本模糊态度的日本开始争取所谓它的主权权益。  

而后,美国看到了东海的争端,撤离了在东海的石油开发。  

2004年9月,合作一年后,两家外国公司荷兰壳牌公司、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因日本通过美国政府施压退出合同。  

而从日本方面来看,如果当初希望让美国介入,实际上早就会跟美国成立联合石油开发公司,但是日本一直没有这么做,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学习。  

此外,在整个事件中,也不排除美国拉中国“上套”的嫌疑,美国虚晃一枪,也许原本无意要真正合作开发东海,而是想离间中日关系,挑拨中日对立。  

所以在解决本次钓鱼岛事件中,中国应避免美国介入。美国一旦掺和中日之间的事情,本来两国之间模糊的地带,就容易在刺激下变得诉求明晰。一旦诉求明晰的时候,很多矛盾就容易激化。  

   

中日“共享东海,共同出海”  

面对现在这种局面,下一步中国应该怎么办?日本执意要加快争取在东海、在钓鱼岛附近的油气资源权益,笔者认为,中国的战略是可以选择和日本共同开发,但是不能够在现有优势前提下退步。  

中国也可以通过钓鱼岛事件的解决,带动中国在全球油气产业与日本之间进行战略协调。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将在东海的优势与日本分享的话,那么中国应同时要求日本在全球的油气资源争夺战中与中国和解,把日本在全球的优势让给中国分享。只有利益互换,才能取得双方都接受的结果。例如,中日合作设立“东亚油气资源共同开发公司”,以共同体式公司的形式,进行全球的油气资源开发。  

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出海不畅,无论是在能源还是在矿产上,处处被围堵。如果中国能够以解决钓鱼岛事件为契机,与日本合作成立东亚资源共同开发体系,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  

如果我们把这招棋下好了,不仅对中国整个出海战略帮助巨大,也会加强中日之前长远的和平、友好、共处关系。  

书籍下载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3-05-02/1982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白益民  钓鱼岛  日本  美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