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安全

打印

美国政府实验室致命病毒外流 或被恐怖分子利用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1日说,美国几家高度戒备的生物实验室近期连续曝出安全漏洞事件:在一起事件中,数十名实验室研究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活跃的炭疽病毒“共处”;而另一座实验室在转送高度危险的禽流感病毒时存在安全疏漏。

  启动实验监管标准大检查

  疾控中心说,内部调查发现,研究人员的个人操作问题和全系统缺少安全政策导致出现各种错误。上月,一座高度安全级别的生物恐怖研究实验室把一批误认为是不活跃炭疽病毒的样品送往实验室位于亚特兰大的三座低安全级别实验室,80多名实验室研究员随后在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与活跃炭疽病毒共处。

  调查人员还发现,今年3月,另一座安全级别的流感实验室把一种带有危险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病毒样本送往农业部的一座实验室,而后者并不具备处理高危病毒的能力。

  疾控中心承认,虽然在这两起事件中均未发现人员感染,但一旦出现纰漏,后果不堪设想。相比炭疽病毒,禽流感病毒更具风险,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传播。

  暴露问题的几座实验室均隶属于疾控中心,受后者直接监管。过去十年,疾控中心旗下的实验室频繁暴露安全隐患,曾多次受到国会审查,一些议员甚至怀疑疾控中心监管监控高危病毒研究的能力。疾控中心11日承认,最近的两起安全漏洞事件唤醒了该机构针对全国范围内所有实验室实施实验监管标准检查。

  生物恐怖袭击或有机可乘

  病毒实验室的安全漏洞不仅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社会恐慌,更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美国政府顾问班子国家生物安全科学咨询委员会成员迈克尔·奥斯特霍姆说,所谓生物安全,就是要关注“如何把坏分子隔离在实验室外”,同时避免“让好同事因为疏漏和遗忘受到伤害”。

  疾控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说,禽流感病毒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最叫人痛苦”,因为在这起事件发生后的很长时间内,疾控中心的高层领导无人知晓。“我本人是在最近48小时内刚刚得知,”弗里登说。

  “我们需要在所有实验室重新检视我们的安全文化,”弗里登说,“我为此而失眠,我正竭尽全力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弗里登还承认,本月在位于马里兰州的国家卫生研究所校园内发现6小瓶天花病毒,其中标注日期为1954年的两瓶病毒已被证实仍然活跃。

  按路透社说法,疾控中心正在叫机构内和跨机构的生物材料转移活动,特别禁止从高安全级别实验室向外运输活跃病毒和不活跃病毒。涉事的生物恐怖研究实验室和禽流感实验室均已被关闭,以待进一步调查。

  禽流感病毒扩散可能性增加

  一些专家指出,近些年人流感和禽流感频繁暴发,但好在两者尚未完全结合。而此次暴露安全问题的病毒实际上是美国科学家把禽流感病毒毒株植入人流感病毒后形成的新病毒,一旦不慎扩散或被恐怖分子利用,可在人际间形成大面积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生物安全专家奥斯特霍姆说,把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毒株植入普通流感病毒极为危险,因为这样一来,禽流感病毒从实验室扩散至社会的可能性实质性增加。

  文/凌朔(新华社特稿)

  附:伊拉克称其核材料落入“恐怖组织”手中

  路透联合国7月9日(记者 Michelle Nichols) - 伊拉克常驻联合国代表哈吉姆(Mohamed Ali Alhakim)向联合国致信称,国内叛乱分子抢走了摩苏尔大学用于科研的近40公斤铀化合物,请求联合国帮助避免境内或境外恐怖分子使用这些核材料的威胁。

  哈吉姆在7月8日的信函中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告知了此事,路透周三看到了信函内容。

  “恐怖组织已经控制了伊拉克政府失去控制的这些设施中存放的核材料,”哈吉姆在信中写道。他还称,此类材料“可被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尽管这些核材料数量有限,但具备所需专业技能的恐怖组织可在他们的恐怖行动中单独或与其他材料一起使用,”哈吉姆称。

  他警告称,这些材料可能还会被偷运出伊拉克。

  一位了解此事的美国政府消息人士称,这些材料据信并非浓缩铀,因此很难用于制造武器。另一位了解安全事务的美国官员称,他没有留意到该情况在美国各机构中引起警惕。

  “伊拉克向国际社会通报这些危险情况,同时请求国际社会提供帮助和必要的支持,以避免伊拉克境内或境外的恐怖分子可能会使用它们,”哈吉姆写道。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aq/2014-07-13/2682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7-13 关键字:安全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