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英烈风采

打印

保定英烈谱之赵尚武

     赵尚武(1919~1943)辽宁朝阳人。为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之一赵尚志的弟弟。“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北平(今北京)。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平津学生奔赴抗日前线,先到山西太原,参加了西北战地服务团。1938年6月随西战团到延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西战团开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敌后艰苦环境下,赵尚武勤学苦练,成为边区屈指可数的抒情男高音之一,在吕骥的指导下,西战团第一次演唱《黄河大合唱》时,他就把《黄河颂》唱下来了。

    1942年调到抗敌剧社,任音乐队副队长。同年军区宣传部出版了他写的《识简谱理论初步》,在剧社油印的小册子《连队歌唱》和《抗战歌声》上,每一期都载有他创作的歌曲。为了连队都有好歌唱,他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创作,每支歌曲创作出来之后,不仅征求剧社同志们的意见,还要先到连队去教唱,了解战士们是否喜欢,然后根据战士们的反映再进一步修改。他创作并保留下来的歌曲作品有《我们这一代》、《这里永远有自由》、《破路》(田间词)、《战士的枪》(王昆词)、《年轻的八路军》(陈陇词)、《边钞印刷工人歌》(方冰词)等,收录在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歌曲选集》中。

    1943年秋冬反“扫荡”战斗中,剧社在深山中与日伪军周旋。12月2日,剧社转移到阜平县马兰村一带。第二天拂晓被日军包围,剧社人员开始向北突围,翻过坡山村北的一座小山,赵尚武身背战友7个月大的孩子,在积雪的山坡上冒着敌人的枪弹艰难行进,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倒在地上。敌人撤走后,战友们找到他时,他已经牺牲了,而他背上的孩子却安然无恙。战友们把他安葬在这青山之中,他救出的孩子先后改名刘念武和刘思尚。1984年,他生前的战友们为他在阜平县烈士陵园立碑。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ylfc/2014-08-10/2741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08-10 关键字:英烈风采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