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90后的青年重温“90后”的毛泽东

90后的青年重温“90后”的毛泽东

 

    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诞辰日。作为一名“80后”,我人生读的第一本传记,便是关于毛泽东的,书名我已记不住了。

  但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却永远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于他那个年代而言,也算是一名“90后”。

  我想,“90后”拥有的特质,独立、有思想、创新、有主见,主席身上都曾有过。所以,“90后”的青年,更有必要重温“90后”的毛泽东,因为他对我们而言不仅伟大,而且真实。

  毛主席作为曾经的“90后”,也曾年轻过。我们可以学一学他在青年时期的某些禀赋和特质,也算是对他最好的纪念,更会受益终身。

  我们敬爱的主席,他其实有很多面。

  

  

  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告诉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面对浑得如此“明白”的父亲,儿子必然奉若圭臬。

  而如今,父子俩皆身陷囹圄。

  人最难得是,面对长辈、面对领导,当他们有所失误的时候,还能不唯上不唯亲,坚持原则,保有一颗独立思考的心。

  这点“90后”的毛泽东能做到。

  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说,当毛泽东的父亲发现儿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致富想法时,就惯用“不孝”和“懒惰”的罪名来责备,甚至采用责骂。

  但他错了。毛主席对父亲压榨长工、欺负农民的诸多做法表示轻蔑和鄙视。甚至说,父慈子才孝。他有自己的想法、追求真理,最终成为了一名追求进步的新青年,而不是父亲希望的能够迷恋一亩三分地的旧农民。

  离开韶山冲的那天,他在父亲的账本里夹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奋斗,这两个字,对于当今“90后”来说,是沉重而又现实的字眼。

  每个人都在奋斗,但面对生活的压力,谁还能始终保有那份奋斗的初念、那颗理想的初心?就像有人说,有的人25岁就已经死了,只不过75岁才埋。

  的确,有的“90后”,甘做“草莓族”,一压就扁,一碰就倒、一难就退。缺少了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恐怕连人生的方向盘都很难把握。

  而“90后”的毛泽东当年“北漂”时,境遇可能比现在大多数“北漂”还难,因为他几乎没有来自家庭的援助。但他拒绝平庸苟世,看重精神生活,从来没有为物质生活所奴役。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他就与别人不同。当大家都在讨论食堂伙食不好的时候,“90后”毛泽东并不人云亦云,而是开导同学。甚至和朋友们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问题,不谈家庭琐事,只谈“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他只是不想做“金玉其外,不学无术、专为自己而生活的小人”。

  所以,才有了“90后”的毛泽东,在湘江之畔,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凝结了他对中华民族走向何方的深深思考。他为这一思考,奋斗了一生。

  

  

  在老一辈领导的求学经历中,毛泽东的学历并不显眼。

  他一没上过大学,二没留过洋。

  但谁也不敢否认他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

  因为他一刻也没放弃过读书。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便在湖南图书馆自修读书半年。后来,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他不仅接触了有形的书,也有意识地接触了众多有思想的人,如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等,他们让他的思想走向更加清晰的科学信仰。“90后”的毛泽东并不是死读书的人,更不是不通世事的“两脚书橱”,读书明史使他善于独立思考。

  作为年轻人,毛泽东很有自己的思想和热情,他成为“五四”运动在湖南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

  青年人总想干点大事。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90后”的毛泽东实地考察了五个县,一个多月后,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要提“90后”的毛泽东?毕竟关于主席,可以讲的东西太多太多。

  我想说的是,曾是“90后”的毛泽东,更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因为那时的他,还谈不上是一个成功者,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目标,看到自己的缺陷。

  主席说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与其羡慕比人,不如砥砺前行,莫等青春散场时,空悲切。

  学一学“90后”的毛泽东,面对谬误,不忘坚持青年人的那份抗争;面对黑暗,不冷青年人的那份热血;面对艰难,不减青年人的那份初心。

  这样的“90后”,是不是既可亲,又可信,还可学。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90后”毛泽东,带给我们的,是人生迷茫时更坚定的方向,也是内心颓废时更清晰的一束光。

  我想,“90后”的青年,更有必要重温“90后”的毛泽东,因为他不仅伟大,而且真实。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6-12-31/4188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1-01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