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山仰止 >

领袖风范

打印

毛泽东留在人民心中的“万岁”

毛泽东留在人民心中的“万岁”

唐正芒  

在毛泽东与人民群众的相互关系上,人们一般只熟悉广大老百姓出于对毛泽东的赞美、爱戴和感激而呼喊的“毛主席万岁”口号,乃至专门有“万岁,毛主席!”的歌曲等。但对毛泽东也曾多次向人民群众高呼“万岁”所知不多。其实,毛泽东除了喊过大家有所知晓的“人民万岁”口号外,还呼喊过“同志们万岁”“工人同志们万岁”“农民同志万岁”“北京被服厂工人万岁”“军乐队万岁”“大家万岁”“女大万岁”等口号。

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毛泽东刚进北京城时,就有人喊“毛主席万岁”。1949年5月2日,毛泽东同柳亚子游颐和园昆明湖。有群众看到船上的毛泽东就高兴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游船上岸后,毛泽东被群众团团包围,无数只手臂都伸出来争抢着同他握手。1949年5月12日,毛泽东和朱德在香山门前的广场上接见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们欢呼雀跃地呼喊:“毛主席万岁!”欢呼声震耳欲聋,止也止不住。面对大家呼喊他“万岁”,早在1945年,52岁的毛泽东就曾谨慎地说:“人家喊‘万岁’,我说我52岁。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什么‘万岁’,但总是引出一个任务来,即还要前进,要再长大一点。”这体现出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的警惕。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来到天安门视察大典的准备情况。当群众高呼“请毛主席给大家讲话”时,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走到墙垛口,一面向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一面说:“我来领大家呼几个口号吧!”于是,毛泽东用洪亮的声音反复多次高呼:“人民万岁!”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进入阅兵式后,群众游行开始。当群众游行经过天安门时,沸腾的群众呼出的口号像海潮般起伏不停,而最响亮的声音始终是“毛主席万岁!”当群众的欢呼声直冲云霄时,毛泽东情不自禁地探身栏外,挥手呼应群众,对着麦克风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群众听到自己的领袖向他们喊出由衷的祝愿时,又齐声呼喊:“毛主席万岁!”

开国大典结束后,毛泽东回到菊香书屋家中,激动地对卫士长阎长林说:人民喊我万岁,我也喊人民万岁!这样,才能对得起人民呀!晚上观看焰火之后,毛泽东女儿李讷好奇地对父亲说:“爸爸,人民群众喊你万岁,你喊人民万岁,真有意思!”毛泽东又深情地对李讷说:“这样才对得起人民啊!”

1953年大年初五,毛泽东在武昌视察,群众看到了,激动地呼喊:“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则脱帽向群众致意并大声呼喊:“人民万岁!”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高喊他“万岁”,他也同样感情真挚地回应“人民万岁!”

工人同志们万岁!

也是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的阅兵式后,群众游行开始。游行队伍群情激昂,热情似火。当人流来到天安门城楼下时,人们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向城楼望去,似乎想多看几眼毛泽东的高大身躯和伟岸英姿。虽然播音员一再劝说,指挥游行群众按规定通过天安门,却挡不住人们对主席的崇敬之情。这时的毛泽东笑容满面,似乎在和人们交流。当工人群众队伍过来时,毛泽东面对工人“毛主席万岁”的热烈欢呼,通过播音器高声回应:“工人同志们万岁!”听到主席呼喊自己“万岁”的广大工人群众更加激动、更加热烈高呼:“毛主席万岁!”广场上、城楼上,这激越的呼喊声,是人民领袖和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紧密相连的最好诠释。这样同广大工人群众亲近的主席,这样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的游行场景,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镜头中,也成为广大工人群众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农民同志万岁!

毛泽东是党内为数不多的几位较早注重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他很早就在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毛泽东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在湘潭银田寺对农协干部说:“好,一切权力归农会,黑脚杆子的农民也被称了‘万岁’,真了不起。”并在他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盛赞当时在农村大革命中出现的“农民协会万岁”“农民万岁”的标语口号。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无时不高度关注农民问题和农业问题。他知道没有农民,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左右,开国大典阅兵式后的群众游行中,当农民群众的队伍走过来时,毛泽东又情不自禁地高呼“农民同志万岁!”当日下午5点左右,毛泽东来到大厅准备休息。周恩来为难地对毛泽东说:“游行群众不走,要见您啊!”毛泽东知道游行群众多是对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工人、农民。他深切地理解他们渴望见到自己的迫切心情。于是高兴地答道:“好吧,到群众中去,疲劳也快乐啊!”即使身躯疲惫,毛泽东的心中依然放不下广大工农。

北京被服厂工人万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毛泽东十分重视部队的后勤工作。北京军需被服厂的工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1950年国庆一周年庆祝大典上,当他们的游行队伍打着“北京被服厂”的横标,高举一束束鲜花,通过天安门广场,热烈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的时候,毛主席对他们亲切挥帽致意,笑容满面地振臂高呼:“北京被服厂工人万岁!”这洪亮的声音,多少年来一直激荡在广大军需工人和全体后勤战士的心头,鼓励他们努力工作,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为战士们服务。一年后的1951年12月18日,当毛泽东看到北京被服厂缝纫工人要求调整工资的信后,立马给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写下批语:“北京被服厂的工资情况,请你派妥人去切实调查和研究一下,如真如信中所说那样不合理,应给予解决。”短短几十字的批语,足见毛泽东对北京被服厂工人群众生活的关心和重视,更可感受到他呼喊“北京被服厂工人万岁”这句口号时的情真意切。

军乐队万岁!

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庆典时,组织了500人的军乐队。当500人的军乐队走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时,毛泽东振臂高呼:“军乐队万岁!”这500人的军乐队,在当时应该算是规模很大的了。但毛泽东看见天安门下面这么大的城门,这么宽的空间,只这么点儿演奏人员,便说了一句:“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天安门也这么大,我们军乐队太小了,不如组织一个1000人的军乐团。”所以这一年国庆节后,中央下达了让北京军区筹办千人军乐团的命令。毛泽东高呼“军乐队万岁!”这对军乐队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因为被毛泽东喊过万岁的文艺团队只有军乐队。这也成了军乐团后来一直引为骄傲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军乐团全体人员一次又一次精益求精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1951年,新中国成立两周年,被毛泽东高呼过“万岁”的军乐团,又一次登台亮相。后来这支军乐团也是参加国庆庆典中规模最大的乐队。1956年,毛泽东在全国文代会上曾提到要坚持“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特意将军乐团作为例子。他说:“军乐团很好嘛!现在车站搞欢迎,就不用敲锣打鼓了。”

大家万岁!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一天,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他去韶山学校看望老师和学生。在全校师生热烈欢迎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中,毛泽东满面笑容兴奋地脱口高呼“大家万岁!”以作答谢。在他参观旧居那一天,路上有人遇到毛泽东就大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边走边挥手,再次呼喊:“大家万岁!”值得注意的是,在韶山毛泽东喊的口号是“大家万岁!”这和前文所述的他喊“人民万岁!”“工人万岁!”等一些具有社会或阶级属性的口号明显不同,我们可从毛泽东喊“大家万岁”这一口号了解到,作为伟人的毛泽东,一旦回到自己久别的故乡,自然而然生出一种亲切、亲近、亲爱之情。他脱口而出的“大家万岁”口号,就是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他并不将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领袖,而把自己当作韶山全体人民这一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所以当韶山人民喊他“万岁”时,他也就无拘无束地用脱口而出的“大家万岁”,表达他对大家的感激和感谢。

女大万岁!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只有全国妇女都起来了,革命才能得到成功。”1938年12月21日,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以加强党对妇女工作的领导。1939年2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听取妇联工作报告后,强调要做妇女工作,注意妇女工作。1939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历来最缺少的干部是妇女干部,妇女运动经验亦没有总结,这个缺点必须补救。”之后党中央决定筹建培养妇女干部的女子大学。1939年7月20日下午,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中央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在延安的中央政治局领导全体出席,很多妇女干部也参加了开学典礼。7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刊登叶澜写的报道《万人庆祝中庄严热烈举行了中国女子大学开学典礼》。其中记录了典礼过程中,群众高呼“毛泽东同志万岁!”毛泽东做了重要讲话。讲话结束时他热烈高呼:“女大万岁!”毛泽东喊“女大万岁”,既是对喊他“万岁”的回应,也是表示对参会妇女干部的尊重,更是对全体妇女和妇女工作的重视。他深知妇女在抗日战争所起的重要作用,他多次强调妇女在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世界上任何事情,没有女子参加,就做不成器。”1939年6月1日,毛泽东特意为《中国妇女》杂志的创刊写下了四言诗:“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毛泽东呼喊“女大万岁”的口号和这首热情洋溢的诗句,大大激发了广大妇女参加抗日斗争的积极性。

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毛泽东总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他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便没有历史,更没有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胜利。人民群众是他心中永远的“万岁”。他向人民群众喊的“万岁”,也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作者唐正芒为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夏艳为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6-11-24/4124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11-25 关键字:领袖风范  高山仰止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