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平江县城1500米的县一中校园内,原为1867年所建的天岳书院。占地3000平方米。大门上方为清代著名学者李次青所书“天岳书院”四个大字。大门内壁正中有陈云同志手书的“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该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革命地标

打印

平江起义旧址

 平江起义旧址位于距湖南省平江县城1500米的县一中校园内,原为1867年所建的天岳书院。占地3000平方米。大门上方为清代著名学者李次青所书“天岳书院”四个大字。大门内壁正中有陈云同志手书的“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该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平江起义旧址(Site of the Pingjiang Uprising)
平江起义旧址位于离湖南省平江县城1500米的县一中校园内,原为1867年所建的天岳书院。该书院坐南朝北,有大门、中厅、后厅和东西斋等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共占地3000平方米。大门上方为清代著名学者李次青所书“天岳书院”四个大字。大门内壁正中有陈云同志手书“平江起义纪念馆”的匾额。
1928年6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湖南陆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和第三团三营驻平江,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感召下,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共产党人在天岳书院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该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在该馆内左侧组建了由王丙乾同志题词的“喻杰同志纪念馆”。

历史沿革

建筑构成

天岳花院,位于平江城东。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由平江知县杨世芳倡议,建花院于县城南三里的小天岳峰,因名天岳书院。乾隆四十年(1775年),天岳书院迁于县城青石巷 左。因院前是校场,院后讲学不便,即与县考棚合并。到同治六年(1867年),由署知麻维绪集邑绅张岳龄(陕西按察使)、李藻、何忠继等人,集资新建于县城南三里黄土仑,即今天的天岳书院。书院门前嵌有“天岳书院”横书石额,两边嵌有“天经地纬,岳峙渊氵亭 ”的石刻对联。共有讲堂三间,院长住房三间,斋房二十八间,东边建有屈子祠三间,宋九君子祠三间,西边还建有藏书楼三间,藏王船山先生全集等书多卷。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书院改为学堂。这里曾相继是平江县小学堂、平江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平江县中学堂、平江县第三师范学校、平江县立中学、平江县第一中学的校址。

见证事件

天岳书院历经沧桑,见证了许多花事件:
1902年,清末男爵、新疆提督、乡绅余虎恩集资兴办平江县小学堂于书院内,碑刻犹存。 
1918年,平江官立高等学堂改为平江县立师范学校。李六如在这里任教,钟期光在这里读书。 
1928年春,平江农民在中共平江县委的领导下,先后爆发了三次围攻平江城的“扑
平江起义旧址

平江起义旧址

城”运动,在反动派血腥镇压下而告失败。7月18日,时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五师一团团长的中共党员彭德怀得知党的南华安特委组织遭破坏,情况紧迫,当急立断,决定将原本已定的武装起义提前举行。此时湖南省委特派员滕代远从长沙来平江视察工作,彭德怀即与他取得联系。当日晚,彭德怀召开党员紧急会议,讨论决定22日举行起义,以闹饷为发动士兵的手段。由彭德怀负责起义的部署指导,滕代远负责政治工作。7月22日上午,一团在天岳书院操场举行起义誓师大会。下午1时,起义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平江县城,仅用1个多小时就解除了全城2000余名反动军、警、民团的武装,活捉了县长和清乡督察员等反动分子,释放了被关押的革命群众。23日,独立五师随营学校在贺国中、黄纯一的领导下到达平江参加起义。此时任独立五师三团三营营长的黄公略于22日在平江嘉义镇举行起义,并于23日到平江城汇合。起义后宣布成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推选彭德怀为红军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平江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工农红军的发展和壮大,对整个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正值抗战时期,国民党27集团军驻扎平江,该军司令杨森为平江中学征地,扩建体育场。为方便学生读书,还修筑了一条4米宽的马路,并书“直道而行”4个大字,立坊于三阳街路口。 
1945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到达平江,王震、王首道偕随军记者周立波驻扎于书院内,传播马列主义。 
1949年7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解放平江城后,司令员林彪偕和谈代表金明、唐天际、袁任远、解沛然、李明灏住进天岳书院。7月27日,湖南省主席程潜派程星龄、欧阳方、刘纯正等为代表,在天岳书院接头,协商谈判事宜。29日,金明一行赴长沙,与程潜一方代表袁唐星、唐先明、刘公武、彭杰如、王劲修等进行正式谈判,顺利实现了湖南和平解放。 
1958年12月,彭德怀元帅回到阔别30年的故乡,在天岳书院与平江一中的师生员工亲切交谈,合影留念,题写“平江第一中学”校名。 
1983年1月,陈云为“平江起义纪念馆”题词。 
1985年7月22日,平江起义纪念馆举行开馆典礼。书院门前宽阔的广场上,矗立着彭德怀横刀立马的铜像。广场四周,浮雕牌坊、楼台亭榭、花团锦簇,映射出古老书院金碧辉煌的宏伟气势。书院原貌得以保存,并以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对平江起义做了准确的花再现。为人们了解平江、了解平江起义、了解平江籍的50多位将军和100多位闻名中外的名人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景点组成

建筑介绍

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县城。它占地面积6549平方米,建筑面积3907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20年),清同治年间(1867年)迁建现址,清朝末年实行“新政”,改革教育制度,废除了科举制,1902年,天岳书院改为平江小学堂。辛亥革命后,又改为平江高等学堂。解放后,改为平江第一中学,直到1985年,该校迁出。因此,从清朝直到1985年,平江起义旧址一直是平江著名的教学机构,为平江培育了大量人才。
天岳书院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它坐南朝北,共有讲堂三间,院长住房两间,斋房50余间,以及天井、过道等建筑。东边原建有屈子祠三间,宋九君祠三间;西边有藏书楼及罗孝子祠。建筑宏伟,古朴庄重。现在,除东西祠和藏书楼已不复存在外,主体建筑均保存完好。
天岳书院正门门额嵌有“天岳书院”石匾额,东西两边嵌有“天经地纬,岳峙渊渟”,字迹苍劲秀丽,蕴含天岳书院秉承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的教学宗旨,培育“经天纬地”实用人才的教学理念。

将军树

平江起义旧址广场东边有彭德怀元帅拴过马的梧桐树——将军树,不过原来的树在“文化大革命”中已被砍掉,现在的树是在原址上重新栽植的。西边是彭德怀元帅元帅铜像和铜像广场。铜像于1990年落成揭幕,彭德怀元帅骑着战马、手持望远镜,反映了元帅“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魄。

保留文物

旧址保留有当年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的住房和会议室,都是按原貌恢复成列的。平江起义士兵的营房,陈列了起义官兵的床、穿过的服装和鞋、使用过的武器。武器中除了有大刀、长矛外,大多是步枪。因为平江起义的部队是彭德怀任团长的湖南陆军独立五师第一团,这可是正规军,当然军备要比秋收起义部队的装备好得多。

陈列室

旧址有4个专题陈列室,依次为“彭德怀同志光辉业绩陈列展”、“滕代远黄公略生平展”、“光荣的平江起义简介”和“平江起义史料陈列”。展品包括珍贵的文物106件、图片126幅,辅以文字、图表和模型等,真实地反映了平江起义对创建人民军队、开辟湘鄂赣根据地和保卫中央苏区、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作用,展现了战功赫赫、中外驰名、人民敬仰、敌人丧胆的彭德怀元帅及其战友的光辉形象。

现实意义

平江起义旧址保存完整,馆藏丰富,195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平江起义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平江起义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韶山——宁乡——平江)。

平江起义领导人

彭德怀(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妻子浦安修。无子女。[1]
滕代远(1904.11.2-1974.12.1)苗族,湖南麻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1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1949年兼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铁道部部长。1954年9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65年在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74年1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黄公略(1898.1-1931.9)原名汉魏,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县桂花乡。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军事家。1931年9月15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不幸中弹牺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决定,在中央苏区设置公略县,将中国工农红军第2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毛泽东在其著名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写道“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gmdb/2013-12-28/24333.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风雷弗迷 更新时间:2013-12-28 关键字:革命地标  平江起义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