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申鹏:战俘营中的“奥运会”

战俘营中的“奥运会”

  

  姜文要拍一部电影,叫做《战俘营里的奥运会》。

  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讲的是 1952 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俘营举办的一次 " 奥运会 ",一共有 14 个国家的 500 多名战俘参加。

  我想来想去,这部电影还真的得是姜文来拍,别的导演可能 get 不到当年新中国那种理想主义、世界大同的味道。

  讲道理,西方发明的奥运会就一直是个 " 政治舞台 ",主要工作不是世界人民大团结,而是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展示其 " 种族、文化、制度的优越性 "。

  就好比武侠小说中,五岳剑派召开 " 武林大会 ",难道真的是 " 以武会友 "?那是为了证明五岳剑派实力强大,左盟主、岳先生英明神武而已。

  我们不必讳谈政治,因为这个世界只要超过三个人,就离不开政治,万事万物都和政治有关,那些口口声声 " 体育和政治无关 "、" 艺术与政治无关 " 的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幼稚,要么是被洗脑了,要么是岳不群那样的伪君子。

  咱们搞政治,就一定要搞好!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遭遇西方帝国主义的封锁、围堵、敌视的时候,没有人比咱们更懂搞政治了。让帝国主义国家的士兵们一起挽着胳膊唱《国际歌》,没有比这更强大的宣传了。

  1952 年芬兰奥运会,西方人排挤新中国,不给参加,没关系,不就是奥运会吗?不就是把全世界的优秀运动员聚到一起吗?不就是让白人、黑人、黄种人同场竞技吗?咱们就在朝鲜战场办!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有的是 " 人种多样性 "。1952 年的朝鲜平安北道碧潼郡的战俘营中,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土耳其等 14 国军队的战俘,共计 13107 名战俘,这都是各国 " 精锐 " 啊。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战俘营里,确实就有很多真正的运动员,著名体操运动员约翰 . 桑登 ( John W. Thorton ) 就在战俘名单中,他曾经参加过 1948 年的伦敦奥运会。

  不就是组织大型赛会吗?没有人比咱们更有组织、动员、协调人力物力的能力了,我们在 70 年前,就展示了举办奥运会的能力,2008 年的成功那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

  美军对待战俘是怎样的?是酷刑折磨、是虐待、是各种各样的暴力,乃至于惨无人道的屠杀。志愿军对待战俘则是完全相反,物质和精神上给予战俘优待,道德和与舆论上,则对他们进行谴责,对他们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和改造,以至于战争结束后,22 名美军战俘拒绝被遣返回国,他们自愿留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就是文明和野蛮的区别,是王者之师和北美奴隶主匪帮的区别。

  " 联合国军 " 总司令李奇微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1952 年朝鲜战场上那场奥运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共产主义文明成果展示,也是当时世界上左翼阵营最了不起的政治宣传,什么叫做 "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 啊?这就是!

base64!

  办战俘运动会的诉求,是战俘们自己提出来的,俘管处领导经研究很快同意了俱乐部的这项提议,俘虏也该有精神文明建设嘛。志愿军随即成立了以俘管干部为主,再加上对体育赛事有经验的战俘参加的 " 碧潼战俘营运动会筹务委员会 ",下设秘书、竞赛、裁判和后勤四个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周密筹备,运动会按计划如期隆重举行。

  其实,那场运动会的名字,还是一位黑人美军战俘起的,他说既然我们要搞运动会,那就搞个大的,叫一般的名字太没意思了,反正这里世界各国的人都有,干脆就叫 " 奥林匹克运动会 "。

  大会的标语是 " 运动会是通向友谊之路 ";" 和平,是所有人的目标 "。

  既然是奥运会,那就有开幕式、火炬手,在《保卫和平进行曲》中,美国战俘一等兵小威利斯 · 斯通手持 " 圣火 " 进场,一路小跑绕场一周,交予大会主席点燃主火炬,奥运会正式开始。

  当时战俘营有运动员 500 多人,奥运会设有田径、球类、体操、拳击、摔跤、拔河等 27 个项目,因为朝鲜实在缺乏游泳场地,也就没了水上项目,这是一大遗憾。

  碧潼郡战俘营奥运会的成果也是优秀的,在 100 米短跑中,黑人选手约翰 .L. 托马斯跑出了 10.6 秒的成绩获得第一,当时百米跑的世界纪录是 10.2 秒。

  英国人乔治 . 格林取得了 1500 米竞走冠军。土耳其战俘在摔跤项目中表现出色,拿下了冠军,土耳其人阿里夫 · 格克切创造了连胜 7 场的记录。韩国战俘的长跑能力非常突出,拿下了 3000 米跑的全部奖牌……志愿军观众惊呼,李承晚部果然能跑。

  200 米跑的冠军、拳击项目都被美国人包揽;由美国人为主力组成的各类球队在竞赛中的表现也都非常突出。当时战俘营奥运会中最受欢迎的项目就是拳击,大家都喜欢去看美国人打拳," 当时在战俘营的冠军,是美国第八军的一个冠军,个子不高,那家伙像狮子似的,一上台就打起来了,我们队里年轻人都模仿,都学。"

  当然,当年 " 美国运动员 " 还搞出了唯一的 " 兴奋剂 " 丑闻,据说一位美国拳击选手因为赛前偷喝了炊事班的料酒而状态大增,赢得了冠军。此事被一名黑人士兵举报后,成绩取消," 冠军 " 被罚去喂猪。

  各国战俘们非常喜欢这届奥运会,全能冠军德尔马 · G · 米勒给他母亲的信说:" 我在朝鲜志愿军战俘营参加了有十几个国家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会。这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我得了障碍赛冠军、撑杆跳高第 1 名,得了全能冠军。我在这里出尽了风头。你们一定为我高兴。我得的许多奖品都是中国精彩的手工艺品,我非常喜欢。我回去时将送给你们,让你们分享我的荣誉。"

  负责这次奥运会解说的解说员,是英国战俘乔治 .E. 纽豪斯,这个纽豪斯,是英国精锐部队 " 格洛斯特营 " 的士兵,格洛斯特营在临津江战役中被志愿军歼灭,纽豪斯成了战俘,因为 " 多才多艺 ",于是就在奥运会中担任重要工作。

  战俘营奥运会上,纽豪斯本人不仅身着志愿军军服,担任赛事现场解说员,还报名参加 1500 米竞走、足球等三个比赛项目。在 1500 米竞走中,纽豪斯一路保持第二,不过在最后冲刺阶段被两人反超,未能挤进前三,不过在足球赛中,他发挥出色,为本队夺得冠军立下汗马功劳。

  这个纽豪斯,后来回国后还担任了英国上议院议员。

  奥运会嘛,有解说员,也要有记者,志愿军战俘营奥运会的首席记者,是美联社的资深记者,获得过普利策奖弗兰克 · 诺尔,是他把第一手的战俘营奥运会照片等资料传向西方世界。

  这个弗兰克 . 诺尔也很有意思,进如朝鲜的时候,他已经 52 岁,穿着美军上尉制服被我军俘虏,在战俘营中,因为记者的身份,弗兰克 · 诺尔有拍照的自由,而且他拍的照片还被传回了美联社,这些照片在世界上传播后对新中国和志愿军的形象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打破了美国宣传部门捏造的中国军队虐俘的谎言。而弗兰克 · 诺尔凭借这些独家照片得到的稿费竟也赚得盆满钵满,其在美国的家人收到的稿费总计达百万美元之多,当战俘,还当成了百万富翁。

  弗兰克 . 诺尔关于朝鲜志愿军战俘营奥运会的照片传到了西方世界,出现在各国报纸上,引发了整个西方世界的震动,14 个国家的战俘一起参加志愿军的 " 战俘营奥运会 ",这是人类史无前例的盛景,别的不说,你到哪里去找 14 个国家的战俘?这次奥运会的照片还把志愿军的文明、进步形象传遍世界,志愿军不但在战场上赢了西方帝国主义,在人道主义、人文关怀方面也是大获全胜,这是真正的 " 王者之师 "。

  1953 年 7 月,朝鲜战争结束,有 22 名战俘选择在中国定居。在 22 名战俘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的 12 名战俘是 " 战俘营奥运会 " 的运动员、演员或工作人员。22 名自愿到中国定居的战俘中,有一名叫温纳瑞斯的美国战俘,他说:" 我们从内心里佩服志愿军,是志愿军用实际行动感化了我们,中国政府对待我们这些敌对国家的战俘都能这么好,还组织我们在战俘营中举办起奥运会,生活在这个国家的老百姓是多么幸福啊!因此我不愿被遣返,想去这个国家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我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寻求真理。"

  美军战俘拒绝遣返使美国丢尽面子,于是美国绞尽脑汁引诱战俘回国,美国一方面派牧师做战俘的 " 灵魂工作 ",另一方面播放战俘父母的录音,甚至以回国后丰厚年薪相诱,规劝战俘回国。朝韩非军事区以南的美国广播向战俘们传话说:" 我们认为你们中的一些人渴望遣返。" 听到这个宣传广播后,战俘理查德 · 科登中士问同伴们:" 有任何美国人想回国吗?" 他的同伴们回答道:" 没有!"

  这 22 人,一留就是大半个世纪,他们成了新中国建设者的一员,有的人当农民,有的人当工人,有的人去上学,他们大多选择进工厂或到农村工作。在这 22 名美英战俘中,最著名的当属温纳瑞斯,他成了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者,自称 " 老温 "。温纳瑞斯在中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在工厂当工人 27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读过书、后来到山东大学担任英语教授。2004 年在中国去世。

  2001 年,南海撞机事件发生后,退休在家的老温看电视的时候气得怒骂:" 美帝国主义蛮不讲理!美国政府应该向中华民族道歉。"

  所以,你能理解,当初的共产主义者、最可爱的人们,是有多么伟大,多么富有人格魅力?

  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理想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以感染很多人,甚至可以感染来自于敌对阵营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军人,让他们转变思想,成为同志,成为共产主义者。

  希望姜文能够讲好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21-11-29/7253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1-11-29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