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刘润为 | 《血战湘江》:历史与艺术的双重自觉

历史与艺术的双重自觉

——电影《血战湘江》观后

刘润为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血战湘江》(八一电影制片厂、河北影视集团摄制)的上映,感动了人民子弟兵,感动了亿万热血青年,感动了全中国。

影片以发生在1934年的湘江战役为题材。那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血战之后,红军由从苏区出发时的8万6千人锐减到不足3万人。把这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拍成一部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英雄悲剧,是艺术创作上的极大成功。而这种成功则充分体现了编导的历史自觉与艺术自觉。

从影片中我们看到,编导的着力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回避我党我军的“走麦城”,把红军将士的失败渲染到相当惨烈的程度。二是深刻揭示失败的原因:从外部说,在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暂时强大和极度凶残;从内部说,则在于博古、李德等人长期推行王明的错误路线。而后者,则是更具决定意义的方面。再次是从失败中深入挖掘我党我军必定取得最终胜利的积极因素。

那么,究竟有哪些积极因素呢?一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即使在最黑暗的历史时刻,我们的红军战士们仍然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不动摇,“建立苏维埃”的高亢旋律穿透失败的阴云响彻九霄;即使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接连受挫,红军指战员们依然以大局为重,表现出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即使是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红军指战员依然面无惧色,奋勇向前,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与光荣。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不当敌人俘虏,毅然扯断已被敌人打出的肠子。试问,世界上有什么力量能够战胜这样的军队呢?二是我党我军的深厚群众基础。林裁缝父子四人舍弃安逸生活跟随毛泽东当红军,上千百姓箪食壶浆洒泪送别红军,所有这些情节都告诉我们:中国老百姓的心在共产党和红军一边。有了人民的支持,即使暂时失败了,毕竟要赢得最终的胜利;失去人民的支持,即使暂时胜利了,毕竟要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民心的向背就是这样决定一切。三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已经成为众望所归。在以往涉及湘江战役的文艺作品中,大多没有写到或者没有具体写到毛泽东的作用。充分表现毛泽东在这一危急历史关头与错误路线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是这部影片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影片还通过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表现自朱德、彭德怀、林彪等高级指挥员到普通战士对毛泽东重新回到领导岗位的热切期盼。“保卫毛主席过江”,“过江去见毛主席”,“跟着毛主席不死”……数万红军指战员发自心底的这些呼声表明,虽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但他仍然是红军指战员心目中的真正领袖和统帅。这就为日后遵义会议的召开,为红军夺取长征的最终胜利作了充分的铺垫。

湘江战役失败了,但是失败中孕育着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这样的认识就是对于长征历史的自觉;悲剧以正义主体的苦难、毁灭为结局,但是正义主体又必将在涅槃中获得新生,这样的认识就是对于悲剧艺术的自觉。这双重自觉落实到作品中,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历史是教科书,艺术地再现的历史是更具心灵穿透力的教科书。必须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那种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不承担任何教化责任的观点是不对的。《血战湘江》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示是多方面的。例如,它告诉我们:路线决定一切,但是路线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是由一定的领导集体制定并推行的。有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领导集体,路线就正确,革命事业就发展、就胜利;有了以王明、博古为核心的机会主义领导集体,路线就错误,革命事业就遭受挫折,就失败。它告诉我们,我们党的事业说到底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不可以须臾忘记的根本宗旨。一切改革、发展思路的确定、政策的出台,都必须诚心诚意地而非三心二意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它告诉我们,“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赢得了60多年的和平环境,但是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必须居安思危,必须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切改革发展的曲折坎坷、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

近年来,不管潮起潮落、云卷云飞,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河北影视集团始终扎实贯彻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执著探索正确反映我党我军历史的艺术形式。《血战湘江》以及此前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就是这种坚持结出的丰硕成果。对比之下,有的文艺单位或团体在贯彻《讲话》精神就不是那么真心诚意。在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发表以后,还居然出现长篇小说《软埋》、诗歌《杀狗的过程》这类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作品,这些作品还居然受到一些主流媒体的追捧,这些作品在受到广大群众的自发批评后居然有关部门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凡此种种,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建议通过有关部门协调,深入总结八一电影制片厂、河北影视集团的实践经验,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只有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方面公开表明立场,才能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只有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迎来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7年7月18日

(文章来源:《求是》2017/15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7-08-04/4551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08-07 关键字:文艺评论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