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中美为何同时重写太平洋战争史?

中美为何同时重写太平洋战争史?

司马平邦

史蒂夫·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第二次联合制片推出的所谓史上最昂贵电视剧《血战太平洋》(The Pacific)已经在HBO电视台播出4集,在本剧集播出之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还亲自为它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首播看片会,看片会的地点不是“中影二放”,也不是“美影三放”,而是白宫,根据白宫发布的消息,奥巴马邀请了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老兵组织成员、女兵组织成员以及部分国会议员与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一起观影;这样的规格,可能斯大林时代的前苏联有过,金正日治下的朝鲜也有过,因为两位国家元都以当业余导演为荣,但我还没听说奥巴马也有这个嗜好,所以,我也只能归因于,奥巴马做演员的欲望未得发泄――事实上,他本身就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演员,而非合格的政治家。

不过,我相信,一部10集电视剧有如此高规格的宣传看片会,这一定是斯皮尔伯格和汉克斯们的中国同行为最为羡慕的,果不其然,这场白宫看片会之后1个月里,《血战太平洋》短时间旋风般成为世界各地被追捧最热的好莱坞作品。

我想,世界上没有比《血战太平洋》更为主旋律主旋律了。

2001年,在HBO电视台首播《兄弟连》后不久,编剧麦克卡纳与剧中最著名的角色原型——二战伞兵比尔在一起喝酒聊天,麦克卡纳感叹他们在欧洲战场上的艰苦历程让人难以置信,比尔这样回答:“你以为我们就是最艰苦的吗?你该去问问太平洋战区的兄弟们。”

就这句话直接导致了《血战太平洋》的诞生。

但你说仅这句话亦同样导致了奥巴马总统也会凑个热闹为它亲自操办个首播会,理由却并不十分足够。

在我看来,2009年春夏之交的《血战太平洋》或者比它之前的《兄弟连》以及其它大部分有关二战的好莱坞作品更幸运之处在于,它的出世可能更合乎现在的美国――政府以及意识形态的需要罢了,至今《血战太平洋》业已播完4集,之前被极端吹嘘而浮起的舆论泡沫一个个散去,血腥也好、惨烈也罢,还有反战、人性和命运,等等,投资近2.5亿美元的《血战太平洋》都做到了,但做得都并不出色,它做到的只是更明白的向全世界宣布,当年拯救人类逃离日本法西斯魔爪的是美国军队,美国军队才是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这才是当前的美国最需要的声音,尤其是面对阿富汗山洞里的冷枪、伊拉克大街上的肉弹,还有朝鲜北部山区的核准星,甚至是台湾海峡深处的中国潜艇,这部电视剧在帮白宫和五角大楼一个大忙。

相比汉克斯,其实,犹太后裔斯皮尔伯格更能号准美国政治的脉搏,他在2008年以行动抵制了北京奥运会之后,制作了这部高扬着美国精神――即美国优先和美国无敌精神的《血战太平洋》,其后,据说他新的计划是开拍一部反映1980年代末发生在中国的那场最著名的政治事件的电影。

当然,他当然知道开拍这样的电影意味着他的电影从此不可能再从中国拿到一毛钱票房,但现在,他仍然比谷歌更坚决地站在与中国的对立一面,不,更准确地说是站在美国的那一面。

所以,正当此时,中国导演柳云龙和编剧杨健推出的新电影《东风雨》就显得太不给美国人面子了,虽然《血战太平洋》里将珍珠港事件一语带过,但电影还是以十数万或者数十万美国海军陆战队英雄们的无畏和牺牲充分褒扬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绝对正义和合法性――不过,据《东风雨》的另一种影像风格显示,让美国和日本这两个日后盟国当初在太平洋的各个岛屿上互相残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青年生命的战争,从它孕育的一开始就在正义价值和英雄主义的外壳里可能包藏着阴谋取向和利益博弈――最可怕的是,杨健和柳云龙在《东风雨》里摊出的证据可能更容易让斯皮尔伯格式的美国主旋律脸红脖子粗。

《血战太平洋》是令人血脉贲张而杀人机器轰鸣的战争剧集。

《东风雨》是静水深流不动声色却可能杀历史于无形的间谍兼史诗电影。

以前,对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可能是英国、苏联以及美国――罗斯福政府自己导演的一幕苦肉计的说法,只闻其声,半信半疑,但《东风雨》的力量却可能推动这幕苦肉计从幕后走到幕前,即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深处日本内阁高层的日本籍共产党员们已经把相关的准确情报传递给中共在上海的间谍机关,又转给了重庆的中统,再由中统秘密转交给美国政府,而另一条线上,英国人也在很早了解到这一特大绝密情报,但英国人的做法是匿下情报,它的目的当然是让美国挨一顿日本的炸弹后被卷进战争――其实,只有山本五十六自己还傻呵呵地不知道被袭击方已经掌握了他的大日本海军的真正计划,是珍珠港里那几千名美国国籍的海军炮灰成就了山本五十六一时的威名罢了。

当然,《东风雨》没有《血战太平洋》的幸运,没有机会进入中国的白宫来一场首映式,所以,你也不能就说这部试图颠覆一段世界历史真相的电影可以代表所谓的中国式主旋律。

但看过电影,你又不能不承认,这样一部产生于2010年并代表了中国民间政治思潮的艺术精品更能代表此时此刻中国民间思想的主旋律,而并不需要做如何形式的官方认同。

在观众看来,《东风雨》绝没有《中国不高兴》那么赤裸裸的中国民族主义价值观,也没有《血战太平洋》那么赤裸裸的美国国家利益至上而美国即是世界自由的价值观,它表面上只是在重新演绎历史,却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勇敢地把中国间谍精英和中国的人文价值准确地嵌进那个既波澜壮阔又阴郁诡谲的大历史里,嵌得天衣无缝。

需要补充的是,《血战太平洋》的大多数情节来自美国二战军人的自传,以及由已故历史学家安布罗斯的亲自采访而成的人物传记,《东风雨》的故事来源更为复杂,一大半来源于几十年来仍末解密的军事及政治历史档案,一少部分来源于创作者对无数零星的已经公开的“历史密电码”的破译,前者是3个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优秀美国大兵的传记组合,而后者则是关露、吴纪光、袁殊,甚至是潘汉年等一大批当时伟大却无法知名的中国情报精英的幕后故事组合。

其实,在这个时代,面对太平洋战争这样一个相同的大题材,无论是《血战太平洋》还是《东风雨》的出台都不只是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表演而表演,美国人需要提醒世人它们在当年人类最危险的时候都做了多少担当和牺牲,而中国人亦终于勇于宣扬同样在那场人类浩劫中自己一样做出了多少担当和牺牲――或者说,这是当代美中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博弈的另一种延续罢了,只不过前者集合了美国官方与民间的结合,而后者纯然是中国民间的自发。

《东风雨》里,为了那份大情报,无数中国谍报精英以死相搏,但到头来换得的却未必值得,而在《血战太平洋》里,剧集用3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展现太平洋贝里琉岛上的一场机场争夺战,而这个用无数美国士兵生命换来的机场最后却没发挥任何军事作用――历史总是如此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不是今天中美两国电影人重写太平洋战争史时才开始的,其实,从那场战争发生时已经开始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3-05-02/18725.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东风雨  电影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