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文艺评论

打印

一部让人有些无奈的电影——评《铁人》

《铁人》这部电影从电影的手法上没有什么可挑剔的,除了片头的那些让人不明所以的小泡泡。演员的表演也很好,编剧和导演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把握得也很到位。其中的问题主要在于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上,让人有些无奈。当然这个责任并不在编剧和导演身上,只能归咎于今天的现状。这是一部而且不能不是这样一部带着今天的有色眼镜去看过去的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老石油工人的后代,作为新一代的石油工人中的标兵所面临的心灵困惑,并对比地表现了当年铁人的奋斗场面。其中颇多让人无奈之处。

从生产条件来看,尽管环境同样艰苦,两代石油工人所凭借的生产装备差别巨大,生活资料的满足程度和舒适程度也差别巨大,而奋斗精神的反差也是显著的。原因何在?该片只是从铁人王进喜的一个讲话中提到,国家缺油会贫血,而国家贫血会受人欺。但是,不让国家受人欺,只是王进喜的精神源泉之一。王进喜更大的源泉是国家主人的自豪感,是国际歌中所提到的那种做了“天下的主人”的豪情,是来自于潜意识中的“为国家做贡献就是为了自己”的那种“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心劲。这种自豪感和心劲不是王进喜一个人所有的,而是当年全体石油工人共同所有的,所以他们才能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共同奋斗。影片用人们跟着王进喜跳进搅拌池来表现这个共同奋斗,就表现得很好,很到位。但是影片却没有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这种共同奋斗背后的共同精神及其所在。

相比之下,新一代的石油工人则主要是为公司股东包括大量的外国资本家股东干活。国外也不再限制对于我国的石油出口。对于他们来说,从事石油行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因此,新的标兵永远只是一个人在干活,不仅带动不了周围的一般人,甚至也带动不了身边最好的朋友。因为这位新标兵的主要精神源泉只不过是让他的父亲满意,因此,在王进喜的事迹面前、在周围的现实面前,他的这点精神源泉只够让他免于精神崩溃,却不能使他摆脱心理疾病。而他的心理医生给他的劝告,就是摆脱他们都无法理解的王进喜,回到庸俗的现实世界。这的确是个很实用的心理劝告。尽管新标兵没有采纳这个劝告,而是以冒险拯救了在沙漠中迷路了的人来完成心灵的救赎。在影片的结尾,新标兵与铁人共乘一辆摩托车,坐在了原来他父亲坐的那个位置上。编导似乎是想以此来表明,新标兵继承了老传统。但是,尽管他们都表现出来了顽强坚持的毅力,这种毅力的来源却有着根本的差异。继承传统仅仅从精神上方面着眼是很不够的,还需要有现实的东西做支撑。

影片中提到的饥荒对于大庆油田生产的影响,也让人无奈。那一次的大饥荒与大跃进时的浮夸风有很大的关系,使得中央忽视了粮食生产和储备。遗憾的是中央承担了责任,而没有及时将浮夸的地方干部全部扫地出门,让他们回去做农民,去体会民众的艰辛。否则王进喜找牧民换羊肉的行为就不会是一个犯错误的行为,而更多的石油工人也能够在当时坚持下去,不会逃离大庆,并创造更多的石油产量。影片表现了王进喜见到逃走工人时的人性关怀的一面,不知是不是屈从于讲人性的影视潜规则。但是,这个人性在这里讲得是可信的,颇具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

总之,在目前的意识形态下,该片的剧组成员做到了自己能够做到的并接近最好的程度。这里略有一些苛责。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3-05-02/1361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铁人  王进喜  工人阶级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