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红色文艺家

打印

歌唱家王昆去世 为《白毛女》第一代喜儿扮演者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霹雳一声震乾坤,打倒土豪和劣绅,往日穷人矮三寸,今日是顶天立地的人”,每当人们唱起这些熟悉的歌就会想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王昆,由于这些歌声家喻户晓,王昆的名字也与我国民族声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国著名老一辈歌唱家、歌剧《白毛女》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农友歌》的演唱者、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推动者和声乐改革创新的推动者王昆昨天下午1时4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9岁。

  王昆去世 现场

  家里满眼黄菊花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王昆位于十里河的家,王昆的亲属和她的学生正在布置灵堂,一张王昆老人的遗像悬挂在墙上,老人的儿子和学生正在遗像前摆放鲜花。王昆的学生、著名歌手郭蓉告诉北青报记者:“王昆老师生病前正在和我们筹备原定1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王昆和她的朋友们的音乐会’,8天前老人家突然患脑溢血住进了协和医院,一直昏迷不醒,直至中午心脏停止跳动。王昆老师走得很安详。”

  对于王昆的家人来说,今年连续两位老人去世,与王昆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歌曲《志愿军战歌》的曲作者、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导演之一周巍峙刚刚于两个月前因病去世,现在王昆又走了,给这个家带来了更加沉痛的氛围。记者看到王昆的家人和朋友一直在默默地商量着老人的后事,也默默地布置着简朴却很庄重的灵堂。王昆多年的老朋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的梁涛一直帮助王昆筹划着原定12月初的音乐会,他告诉记者:“在生病前,老太太情绪很高,她还跟我说,在音乐会当天,她一定要登台演唱《农友歌》。然而,毕竟将近90岁的老人了,我就劝她,万一出了状况怎么办,没想到还没等到再登台,她就因病住院了。原本我准备今天下午去医院看她,中午1点多我得到了消息就往医院赶,老人家就这样走了。”梁涛说,他们希望原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音乐会不取消,变成她的朋友和学生怀念王昆,把王昆的歌声留给未来为主题的音乐会,“我们想,这也是对王昆老师最好的纪念。但是现在还没有最后决定。”在第一批亲朋好友中,北青报记者看到了著名影视演员祝延平,在2011年王昆主持重拍歌剧《白毛女》中,祝延平被邀请扮演剧中赵大叔。祝延平与王昆的家人很熟,而当年出于对王昆艺术的崇拜,他跨界参与歌剧《白毛女》的演出,王昆去世后,他是第一批赶到王昆家的亲朋好友,虽然他的话不多,但依然透着对老艺术家的敬仰和怀念。

王昆去世 放歌

  “北风那个吹”传向全国

  王昆1925年生于河北唐县南关村,5岁进入县女子小学学习,偏爱语文和音乐。1937年抗战爆发后,王昆参加了县妇救会,1938年当选为县妇救会宣传部长。她经常一人在乡间土台子上用《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歌曲宣传民众、宣传抗战,年幼的王昆肩负起全县妇女的抗日宣传重担。1939年4月,经过周巍峙的选拔,王昆参加了“西战团”;1943年4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春,王昆随西战团到了延安,被派到鲁艺音乐系学习,并调入鲁艺工作团,边学习边从事文艺宣传工作。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于4月28日在中央党校礼堂首演,王昆成为这部歌剧第一位扮演女主角喜儿的艺术家,“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就是从这里开始传向全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白毛女》也成为解放区乃至全国人民最为喜爱的歌剧,“北风吹”的歌声也随着王昆和与她同辈的艺术家的演绎传遍全国,家喻户晓。1945年夏秋之际,王昆被编入由延安鲁艺改建的华北文工团与华北联合大学共同组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工作团,简称“华大文工团”,在华北为解放区人民演出《白毛女》。新中国成立后,歌剧《白毛女》一直是我国民族歌剧的保留剧目,1962年,周恩来总理观看了王昆主演的《白毛女》,接见了全体演员。1966年“文革”袭来,王昆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香港特务”“东方歌舞团头号走资派”,被专政了10年。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年月,她在心中默唱《白毛女》中的“天亮了!”来自勉。

1976年“文革”结束后,王昆重新回到舞台,在音乐会上再次唱起“北风吹”。2011年,已经退休多年的王昆念念不忘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的传承,亲自担任艺术指导,重新排演歌剧《白毛女》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因为有了王昆这样的艺术家,歌剧《白毛女》作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经典被传承下来。王昆生前曾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谈《白毛女》:“《白毛女》的社会价值在于它描写了中国农民们渴望幸福反抗压迫争取自由,喜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它具有永恒的意义,也因为这样,歌剧《白毛女》什么时候演出都会让人感动。《白毛女》又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后来民族歌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昆去世 心血

  发掘人才造就“东方现象”

  1964年10月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上演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一曲《农友歌》经王昆演唱家喻户晓,这成了王昆的又一代表作。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演了《白毛女》后,周恩来总理于1962年提出创建以学习亚非拉歌舞艺术为主要任务的东方歌舞团,王昆被派到东方歌舞团担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独唱演员,在这期间,她演唱了大量中国民歌和创作歌曲,以及亚非拉的民间歌曲,她演唱的《社员都是向阳花》、印度电影《两亩地》中的《摇篮曲》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东方红》中的《农友歌》是王昆艺术生涯的又一个高峰。1977年王昆恢复舞台演出后,又演唱了《夫妻识字》、《秋收》等中国传统民歌。

  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担任东方歌舞团团长的王昆深深感到中国的声乐需要一个飞跃的发展,不仅对外来艺术要兼收并蓄,更要培养自己的歌唱人才,于是,她带领东方歌舞团打破传统,发掘人才,一股脑儿推出了远征、郑绪岚、朱明瑛、成方圆、程琳、郭蓉、田震等新人,成为中国歌坛的一个“东方现象”。这在当时还相当封闭的中国歌坛和当时还不能接受流行歌曲的中国歌坛,这些年轻歌手大胆吸收流行音乐的长处,为歌坛带来一股改革的新风。至今,人们回想起当年的新星音乐会,当年的歌曲《太阳岛上》、《咿呀呀欧雷欧》、《幸福在明朝》、《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熊猫咪咪》、《童年》等歌曲流传大江南北,这些歌手的名字家喻户晓,王昆成为中国歌坛的伯乐。

  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王昆生前还在精心培养一批年轻人继承中国民族音乐事业,近年来,她又收下了高保利、王二妮、王月等,并培养他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高保利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声乐界要找名气大的老师上课要收多少钱大家可能想得到,但是,王昆老师对于我们来说,如我们的母亲,不仅不收我们的费用,而且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十分慈祥。”

  王昆去世 风骨

仗义执言 把歌声留给未来

  对于王昆的印象,更多的人钦佩她对中民族音乐的坚持。老人性格开朗直率,看到了社会环境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损害就会仗义执言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她曾经对当今舞台上对民族音乐的过分包装提出直接批评:“口里唱着民歌,身上穿着拖地的长泡泡裙,这种不伦不类的演绎是对中国民歌的伤害。”

  近几年,王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推广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北京团市委和本报每年春节前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北京新春音乐会已经举办了十届,王昆担任了四届北京新春音乐会的艺术总监,每一次她都会对演出的内容进行认真审阅,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从总体把控着北京新春音乐会民族风格的走向。她告诉音乐会的策划者:“做民族音乐就要踏踏实实,因为民族音乐扎根在人民的泥土当中。我们的音乐会只有坚持民族音乐的纯洁和朴实,坚持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才能长久地形成品牌。”对于民族声乐的发展,王昆更是有自己的见解,她从几十年的演唱中,总结了一套民族唱法的演唱经验,力求传给后辈歌唱家。有人说她固执,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是她第一个发掘出郑绪岚、远征、成方圆、朱明瑛、郭蓉等新民歌手和流行歌手,这在当时可谓超前,成为中国流行歌坛的奠基人之一。而今天,她又为中国民族声乐保持民族特色而呼吁,这也是她作为中国民歌演唱的泰斗级人物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现状的一种担忧,对中国民族民歌演唱传承的一种担忧,她在民族音乐艺术上的坚持也受到业界的钦佩。王昆虽然离去,她的歌声将永留人间,正如她自己说的:“我希望把我的歌声留给未来。”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j/2014-11-25/28960.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XQ 更新时间:2014-11-25 关键字:红色文艺家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