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杜鹃花开 >

纪实文学

打印

九星:“中国市场第一村”的守望

九星:“中国市场第一村”的守望

王留彦

tw_20121271529155772.jpg

九星村名片

九星村地处上海市西南部、隶属于闵行区七宝镇,村域面积1.23平方公里,有19个村民组、1185户、4600名村民。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九星村抢抓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历史机遇,走上了“以市兴村、强村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村办市场——上海九星综合市场,年交易额280多亿元,成为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九星村集体经济组织——上海九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资产达16亿元,每年可支配的财力在8.9亿元,每个劳力平均收入5万元,全村村民每人每年股金收入0.87~1.74万元。九星村位列中国经济百强村第五位、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五名,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市场第一村、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诚信示范市场等50多项全国性荣誉称号。

确切地说,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的九星村已经不是一个村庄了。这里没有农田,只有市场;没有村庄,只有社区;没有农民,只有股民。在这个被誉为“中国市场第一村”的土地上,村集体创办的上海九星综合市场,年交易额300多亿元。2015年,九星村实现了全年经济总收入12亿元,净利润4.2亿元,上缴税收3.82亿元,集体总资产达35.79亿元,连续多年蝉联上海市百强村第一名。

小村子创造大市场

九星村位于上海西南郊,改革开放前还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城郊农村。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贫穷落后是九星村的时代“标签”。直到1994年,一位名叫吴恩福的年轻人走向前台,开始担任九星村党支部书记,九星村便走向新的征程。

吴恩福1952年出生于九星村,14岁开始务农,先后做过饲养员、放水员、育秧员、记工员等工作。让吴恩福崭露头角的是,有一阵子他自告奋勇搞起了棉花高产试验,他种的11亩棉花地亩产皮棉213斤,远远超过当时的平均亩产100斤。吴恩福成为乡里挂红花的模范,被请到各村交流经验。吴恩福因此成为村里重点培养对象。29岁时,他开始担任生产队长,先后参与创办过塑料厂、汽车修理厂、五金厂等企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并没有给村里带来效益,渐渐都倒闭了。到1994年,九星村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子欠债1780万元,集体总资产不过2100万元,负债率高达84.8%,是全镇排名倒数的村。

199411月,吴恩福临危受命,被镇里任命为九星村的党支部书记。镇里领导问他有没有信心做好这个书记。他只答了一句话:“让我做书记,我做了就要做好。”

当时的九星村债台高筑,人心涣散,民怨沸腾。挑起九星村这副担子,吴恩福坦言内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是,他是一个意志坚决的人,他轻易不会服输,他认准方向再难也要走下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的城市框架越拉越大,曾经拥有4500多亩土地的九星村,先后失去2/3的土地,只剩下1600亩土地。利用好这珍贵的1600亩土地,成为吴恩福带领全村村民致富脱贫的重要出路。

摆在吴恩福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路是继续搞农业。但是,农业产出低,一亩田地年收入不过千元,九星人均三分地,只能糊口,谈何致富。况且,处于上海郊区并且业已部分城市化的九星,劳动力成本上升,同全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农村相比,九星发展农业已经毫无优势可言。第二条路是继续发展村办工业。九星村不是没搞过工业,但是到最后负债累累,九星再搞工业既缺资金、技术,又缺人才、市场,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第三条路是引进开发商,建别墅,搞房地产开发。这在当时的确是很流行的做法,九星周边不乏因此而暴富的村庄。可是,搞房地产开发看似有大笔资金进账,但实质是“卖地”。富了先人,苦了后人,后人没有土地,生活将更加窘迫。

三条路都被吴恩福排除了,九星应该选择哪条致富路?

其实对九星的发展,吴恩福早已胸有成竹。几年前一次出差路过浙江南浔古镇,吴恩福发现当地建了一个号称华东地区最大的家具、建材批发市场,价格极其低廉,因此吸引了大量来自上海、杭州的客商。九星靠近上海,为什么不能建个这样的市场呢?

1995年,九星办起了农贸市场、停车场、养鸭场和小商品街。牛刀小试,业绩不俗,激发了吴恩福做大做强市场的信心。1998年,九星市场正式挂牌成立。从19988月至11月,短短的3个月时间,九星村办起了五金、食品、南北干货、胶合板、农副产品五大批发市场。

然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九星市场是办起来了,但是市场规模不够大、市场人气不够旺、造好的门面没人租……这些预料之中或是预料之外的困难摆在眼前,有人开始怀疑吴恩福的决策。“开弓没有回头箭”,吴恩福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他一方面带领市场招商人员转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另一方面筹措资金滚动开发。多年以后,九星市场终于迎来了辉煌时刻。

经过10多年渐进式发展,九星市场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2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万平方米,入驻全国各地商户9600多家,拥有五金、陶瓷卫浴、灯饰、家具、窗帘布艺、茶叶、文化收藏品、红木家居、家纺等28大类专业商品区,成为远近闻名的最大商品集散地,也是上海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市场,2012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80多亿元。20102013年,九星市场两次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九星市场先后获得全国诚信示范市场、全国文明诚信市场、全国AAAA级名牌市场、中国竞争力百强市场和上海市示范市场、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名牌等荣誉称号。

九星村也因九星市场的开办,从一个负债1780万元的穷村变成了年上缴利税数亿元的“中国市场第一村”,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综合经济实力百强村第一名,并获得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市场第一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经济发展特色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殊荣。

“九星模式”富村民

村子富了,如何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吴恩福说,他对新农村的理解是“三有”:人人有工作,人人有保障,人人有股份。在九星村,不要说就业,有些村民在市场经营多家商铺,手下的员工成百上千。至于保障,九星村致富以后,率先给村民购买了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真正让村民共享九星发展成果的,应该是人人享有股份分红了。

眼光敏锐、视野开阔的吴恩福早就看好股份制改造。他曾经提出,“要让父老乡亲带着股权进城”。他决定把股份制改造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一次重大改革来抓。

但是,九星村村大、人多,关系错综复杂,资产总量大,利益关注焦点多,改制难度相当大。

吴恩福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过仔细反复的查验核实,几个月后,改制方案出来了,其中明确规定:对干部不配股、不奖股、更不送股,明确“在岗担风险,离岗即离股”的原则,所有股份都必须出资认购。

九星村的股改采用“现进现出”的方法,先对资产按现行价格评估量化,再由大家出钱认购,得来的钱再分给老百姓。改制的资产中并不包括公益性资产,而仅限定在经营性资产的范围。公益性资产约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40%的份额,如路、桥梁、卫生室、幼儿园等,这部分资产用于保障村民福利,一部分用以服务经济发展。

在股改前,九星村首先根据村民“农龄”对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了量化,然后由村民自行决定是否以股份形式投入到集体经济的发展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村民记牢手中的股份是自己出钱买来的,更能珍惜集体成果,也更能凝聚集体力量。

农龄核算与集体资产评估量化是整个改制过程的重点与难点。据悉,九星村制定农龄统计细则,对每个村民的农龄张榜公布,并成立4个农龄核准小组,通过接待反映、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各种方法提高统计准确率,直至每个村民确认。而实施资产量化到个人时,把握“户口在村,劳动在册”原则,按照村民的贡献率评估其应得份额。

九星村的股改分为两步走。2005年拿出20%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采用“现金清退、现金认购”的方法让全体村民变成了股民,成为市场的主人;2009年,又对剩下的村集体产权做了明晰。

经过改制,村民成了“股民”,人人享受股份分红,村民成为真正意义上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股分红”。2010年,九星村仅村民股份分红一项,就高达1.1亿元,祖孙三代一户人家分到10万元不稀奇。吴恩福的“要让父老乡亲带着股权进城”的承诺,已经随着九星村逐步融入城市化而变成现实。

九星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造被专家誉为“九星模式”。“九星模式”也成为上海市郊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样本。

富而思进。九星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除了分红和各项福利、公益支出,村集体资产已经达到30多亿元,村集体控股的上海九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账面上有11亿多元现金。但是,吴恩福说,要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让世代九星人都有工作岗位,不仅要看前面20年,还要看后面20年,九星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闯劲。

按照吴恩福的规划,2014年,九星村以曾经的生产队为基础成立了28个有限责任公司,每50户组成一个公司,每个村民出资1万到2万元,每户不允许超过10万元,村里不指定公司经营内容和范围,以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这28家公司,以“集体、村民、社会自然人”三者交叉持股的新方式,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先后进入电子商务、物流等行业,先后成立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使九星村在不断完善村集体资产改革的同时,开启九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新征程。

“村强民富”话九星

顶着“中国十大名村”“华东最大市场村”“上海第一村”等众多桂冠的九星村,在黄浦江畔传颂着“村强民富”的时代强音。

九星市场的繁荣为村民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不仅人人有工作,而且年平均工资收入7万元。每个参加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职工都享有上海市城保标准的医疗养老保障。同时,逢年过节,村里都向每个村民、职工发放食物和过节费。为迁居城镇的农户发放物业补贴。退休的老人除每月送发牛奶卡、养老金外,每年都要组织外出旅游。对于家有大学生、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的村民子女,九星村出手“阔绰”,每年分别给予6000元、9000元和2~8万元的补贴。除此之外,九星村先后投资修建23条总长20多公里的道路,建造8座桥梁,50多座标准化公厕……据统计,九星村每年的福利支出均在数千万元,村民成为拥有薪金、股金、福利金、保障金的“四金”村民。

吴恩福说,村与民有四种关系:村穷民富、村强民富、村穷民穷、村强民穷。令他欣慰的是,九星村已经达到了“村强民富”的理想状态。

一组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4年,九星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由2884万元增长到110097万元,增长了38倍;上缴税收由1145万元增长到41364万元,增长了36倍;净利润由1784万元增长到36154万元,增长了20倍。九星村1300多亩土地的平均亩产值达到84万元。目前,九星村集体积累突破11亿元,并创造了连续20年持续增长的佳绩,位列中国经济百强村第五位、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五名。

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不仅让全体村民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同时也促进了城乡融合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吴恩福认为,九星“村强民富”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村级集体经济不散伙、坚持农村土地集体使用不动摇、坚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地位不含糊、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不变向。“四个坚持”成为20多年来“九星奇迹”经久不衰的“法宝”。

20多年来,吴恩福为九星村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他创造了九星村的辉煌,他创造了九星村的幸福生活,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劳模、中国功勋村官、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等殊荣。但是,吴恩福又是一个开明、高风亮节的人。2011年,他主动让贤,辞去九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职务,仅担任上海九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扶持下,以九星村党委书记吴哲华、村委会主任赵海田为代表的九星村极富活力、激情的新班子,又开始了九星村新的美好征程。

新九星、新征程

20162月,一则消息让九星村又一次令人瞩目: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九星地区控规调整方案。这个消息意味着不仅九星市场而且整个九星地区将全部进行转型改造。坐拥九星市场这个“金蛋”,九星地区为何还要转型改造?

首先,九星市场建成于10多年前,囿于当时的资金和技术,土地粗放使用,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较低,向高层次、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迫在眉睫。其次,九星地区来沪人员聚集,宅基地与市场混杂,违法搭建、跨门经营、交通堵塞等现象较为严重,安全隐患、环境整治和治安防控等形势严峻。第三,随着全社会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目前的市场形态很难得到持续的良性发展,向市场化、现代化、专业化、精品化的综合性贸易平台转型,是九星村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近两年九星村也一直在探讨和筹备转型改造之路。吴恩福说,九星市场开办到今天,与商户同舟共济,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但是一切以大局为重,一切以发展为重,短痛是为了长安,相信新九星市场将会给商户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根据规划,新九星市场仍定位“家居建材”产业主题,但目标是“高大上”的,将围绕“建材市场”主题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体验市场、网上超市、互联网平台交易、物联网互通、仓储配送、进出口保税区等互动的国际性建材、家居贸易平台,成为在国际上都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的建材、家居采购中心,品牌建材总部集聚区。新九星市场将成为上海家居建材新型交易的示范地、家居建材创意设计及总部办公的集中地、家居建材企业创新集聚的孵化地以及辐射周边区域的都市生活综合体。同时,新九星东侧地区还将建设拥有高品质生态环境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宜居社区,西侧区域则规划设置为动迁安置基地,完善各项生活配套功能。

新九星已经起航,等待吴恩福的又该是怎样的辉煌?

吴恩福胸有成竹、掷地有声地说,九星不仅是七宝的品牌,闵行的品牌,也是上海的品牌,“中国市场第一村”将会永远存在!

 

吴恩福治村名言

我们村官要为农民负责,要为农民的长期负责,要走一条让村民得益的路,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共富路。

怎样让群众满意?最简单的两句话,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因为我就是农民,知道农民最大的渴望是过上好日子。

要把资源与资本、技术、品牌相融合,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村民长效增收新机制。

我是农村土地的捍卫者,幸亏是我坚持,才有了九星的今天。九星困难的时候,到底怎么发展,大家意见还是不同的,有人讲房地产市场好,可以造别墅卖,如果真这样的话,九星村就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财富,九星村民也不可能有持续增长的收入。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九星实现了摆脱贫穷的目标,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了融入城市的目标,实现了巩固基层政权的目标。过去20年,我们坚持集体经济不散伙,坚持农民土地集体使用不动摇,坚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不含糊,这可能就是九星会这么红火的原因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jswx/2018-01-14/4826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8-01-15 关键字:纪实文学  杜鹃花开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