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网友

打印

宪之:从《典妻》到“包养”

从《典妻》到“包养”

  宁波市甬剧团排演的《典妻》获得成功,本月26日晋京演出,《文艺报》7月24日以整版篇幅发表评论,曰《重看<典妻>,再享精品》。该剧的成功,对于探讨“如何出精品”,如何利用经典资源,的确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遗憾的是整版评论有一个的缺憾——“吸引观众”“重焕光彩”云云,它似乎只关注文艺的市场价值,而不见其社会价值判断。

  一切文艺,说古都是为今。《典妻》改编自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小说以浙东地方血琳琳的陋俗现实为素材,有力地控诉了旧时代权势阶级对下层女性的压迫蹂躏,像《祝福》一样,也是妇女悲剧的一个经典性的名篇。它在舞台重现的当代意义,难道仅仅是不着边际的“人性”解读?

  从柔石到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半殖半封、毛泽东的“暴民专制”与“转型接轨” 这三个时代,如今妇女地位,与柔石时代相比,特别在婚姻恋爱自由方面,是不能相提并论了。不过,“典妻”虽少见了,但“包养”和“借腹生子”之类依然风光,我们的思考到此为止就够了吗?

  数以千万计备受欺凌的“打工妹”和为生活所迫沦为“三陪”“二奶”和“鸡”的下层女性的遭际;白领阶层,女大学生不以“傍大款”为耻,周末“陪”乃成许多名牌高校门前的景观;反腐话题总离不开“金钱美女”,“三光”流氓书记张二江口出的狂言,除了“把所有的官位卖光,把财政的钱花光”之外,还有一个“把所有看中的女人搞光”!这一些无情说明了,扔掉了古老的封建礼教的人身桎梏,她们并未摆脱金钱权势的枷锁。

  说起来,“典妻”也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产物,“典”者就是女性“消费”的一种商品交换形式,也是按照“看不见的手”和“契约”精神行事的。不过,毕竟比不上“包养”先进,因为后者是市场经济更加发展阶段的产物,自然也“人性”得多。

  然而,它能够算一种“亮丽风景线”吗?

  时下,“高素质”的大学生为大款借腹生子,一台可以十万;许多明星的身价,一“包”数十百万,比起“鸡”来,的确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是柔石时代的祥林嫂和“典妻”们不能望其项背的了。辄见一些高学历的漂亮女孩,网上寻找富翁“先生”,可以骄傲的为自己开价三五百万。其实,这些天之骄女,她们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小芹和李双双为高,以境界论,远不能望后者的项背。

  这是一种金钱肆虐、扭曲人性的社会现象,如果不争论 “跟着感觉走”,自然无话可说。如果要谈人性、谈女权、谈人文关怀,就不能不“拷问”一下:《典妻》在当下,是否就是一枚仅供鉴赏的古董,或者按照张艺谋的模式“走向世界”为国“争光”?

  以身价论,红星的“包养”之与“典妻”的 差别,也就像《日出》里的陈白露与“小东西”一样,不啻天渊。不过,当年的露露的感觉是失落,乃至终于自杀;而时下,腐朽则化为神奇,傍星的自我感觉则普遍地十分良好,为罪犯包养也可可热销出书,在社会上也风光得很。—— “笑贫不笑贪,笑贫不笑娼”的普世化,价值观念的“解放” 似乎有点过了头,《典妻》价值关注也显得缺失,我们的文化环境,难道不需要一个当头棒喝吗?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https://www.hswh.org.cn/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2/13061.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RC 更新时间:2013-05-02 关键字:包养  打工妹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