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甘阳文集

甘阳:中国人简单化学习西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更新时间:2016-08-09 点击数:681 鲜花数:50

摘要:我觉得一个中国人不管研究中国还是研究西方,不管做哪一个具体研究,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当宏观的图景在我们自己心中,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而且这个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到底是什么

甘阳:中国负有重大文化使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72 鲜花数:33

80年代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现在很不相同,而且要幸福得多,而现在好像已经被套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卡索。人类思想从来没有这么僵化过。而表象上是人类思想从来没有这样自由过。我相信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剧,加剧到每个人都是机器里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有主宰性,这时候很多的感觉都是无力感。


我说这些,是想说明我们正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时代。作为反弹,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则越来越高,自五四以来从来没有现在这么高过,而对西方文明的口碑从来没有跌到这么低过。


因此我强调细读西学,真正读西学,不要道听途说,不要把西方文明当做能治中国的药。要真正了解西方文明,明白他们文明的本质是什么。文化是一个向上看的问题,而不是向下压榨。而西方化则是民主和民意反掉了所有的文化,那么西方又到底是个什么文明呢?


文化和文明不是空无的概念,中国崛起要负有自身的文化使命,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的崛起。

甘阳:中国崛起负有文化使命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32 鲜花数:32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陆佳艳 整理 2012-01-17 17:01
 


我坚持轴心文明概念,并不是所有部落都是同等文化上平等的,作为千年文明的传人,你总觉得这个文明不至于如此,希望中国这个文明能够有所不同。

观察者按:2011年12月30日,甘阳《文明•国家•大学》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由三联和北大联合主办,甘阳作为中国知识界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学者前来参加。随着全球化、西方化同质化进程,

甘阳:以家庭作为道德重建的中心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01 鲜花数:26

虽然现在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道德底线崩溃现象的报道,人们普遍感到中国社会道德一片迷茫,不过,情况未必那么悲观。媒体报道的特点是往往会比较突出某一些现象,当然用意是好的,会引起关注,但是如果把媒体上比较凸显的一些例子夸大,好像中国社会人人都已经没有道德,大概没有那么严重。我认为,中国基本的道德基础还是有的。   现在假定我们中国社会还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感的话,这个道德感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

甘阳:启蒙与迷信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68 鲜花数:48

   
"中德启蒙对话"这样的活动很难避免一种尴尬,因为被邀请参加对话的人尤其是主讲人,很容易被看成不仅代表他个人,而且多多少少代表他来自的国家--中国或德国--的主流观点,因此每个个人的发言也就成了某种"中国的"或"德国的"观点。为此,我想特别强调,我个人的看法在中国社会不具有任何代表性,因此我的发言仅仅只代表我个人的看法,而不能代表任何其他"中国人"的看法,更不能代表所谓"中国的"看法。     "反启蒙"是

甘阳:论美国内战:宪政理论的四个问题(三)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591 鲜花数:40

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
现在我开始讲第三个问题,就是政治史和社会史的关系问题。按照我们常识的理解,南北战争的中心问题是解放黑奴。林肯在战争的第二年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那么黑奴问题就应该解决了,第13、14、15条修正案已经确保了黑人的公民地位。
而且我顺便要说一下,在美国,女人的地位是因为黑人的地位提高才提高的。美国第一波女权运动出现在南北战争结束以后。问题很简单,黑人都有公民权了,白人的女人还没有公民权啊?所有社会

甘阳:美国内战引出的四大政治理论难题(二)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79 鲜花数:11

【观察者按】在美国南北战争150周年之际,“观察者”约请中山大学甘阳、刘晨,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端洪、强世功、章永乐,耶鲁大学法学院刘晗,山东大学法学院田雷等学者,就美国南北战争与美国宪政确立等问题进行讨论。甘阳先生的发言已经发表于最新一期《社会观察》,,下文为第二部分。
政治哲学要不要“领土”“人民”等概念?
我现在开始谈第二个问题。南北战争的根本问题在于美国在建国后那段时间内人口和土地的迅速扩张和增长。但美国的一个特

甘阳:美国内战引出的四大政治理论难题(一)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77 鲜花数:38

【观察者按】在美国南北战争150周年之际,“观察者”约请中山大学甘阳、刘晨,北京大学法学院陈端洪、强世功、张永乐,耶鲁大学法学院刘晗,山东大学法学院田雷等学者,就美国南北战争与美国宪政确立等问题进行讨论。甘阳先生的发言已经发表于最新一期《社会观察》,观察者网从今日起陆续刊登,下文为第一部分。特此鸣谢萧武。
今年是美国内战150周年,我在这里提出由美国内战引出的四个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讨论。
第一个问题是宪法层面或

甘阳:中国道路还是中国模式?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86 鲜花数:30



中国道路包含多种模式
首先要明确,无论是“中国道路”还是“中国模式”,现在谈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应当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莫名其妙地陷入与西方的争论,好像一谈“中国道路”就是刻意地说中国与西方的不同。如果“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真正有意义的话,它首先必须能够在中国国内得到认同,对中国国内的发展起批判作用,起到内部纠正的作用。
目前谈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绝大部分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层面,与此相反,我恰恰认为,正是在经

甘阳:毛泽东时代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旧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801 鲜花数:41

原题为:中国道路——三十年与六十年

邹谠教授《中国革命再阐释》编者前言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1466 鲜花数:31

邹谠教授《中国革命再阐释》编者前言

甘阳
1999年8月7日,邹谠教授(1918一1999)以八十高龄去世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院,芝加哥大学特下半旗致衰,以纪念他在芝大政治学系五十余年的奉献以及他对北美中国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这本《中国革命再阐释》是邹先生临终前遗留下来的一部文集,邹先生原想为这本文集撰写一篇长篇导论以集中阐述他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看法。但遗憾的是,由于邹先生的瘁然病逝,这个导论终于未能完成。
邹谠教授执教

甘阳简评“谢张之争”(旧文)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824 鲜花数:36

甘阳简评“谢张之争” 目前中共党内左右两派都主张政治改革特别是党内政治改革,这当然是好事。但遗憾的是,双方的语言都有文革语言的味道,都有党内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传统思维方式。 ====== 首先很高兴 谢韬 先生与 杜导正 先生能到香港大学来,让大家有机会作交流。我个人以前对共产党内部的思想争论不太了解,这次因为要作评论才看了 谢 先生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以及相关文章,也算是一个补课机会。以下我就简单评

甘阳: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主流经济学家震撼非常大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258 鲜花数:18

甘阳:任何模式都是危险的
  我认为有必要保留“西学”、“中学”的提法。因为,这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际上有差别;另外一个,中国一百年来,如果你不谈这样一个话题,实际结果是把中国自己的传统完全湮灭掉了。我觉得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变得非常闭塞,中国现在是只看外头,不看自己。你刚才谈到早期教育体制改革,我们现在只提一个问题,最早的晚清到民国的时候,有两个教学改革的方案,一个是1904年,一个是民国以后的1912年。1904年中国现代学堂的方

甘阳: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480 鲜花数:52

甘阳:当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来源:中国文化论坛 
王鲁湘:今天见到甘阳我很兴奋,因为我们两个不见面已经有20年了。
甘阳:有。
王鲁湘:有20年了,但是20多年以前,我们一起在北大这个校园里头,我们当时是同学,他在西方哲学研究所,我在哲学系,那时候的甘阳在北大就是一个极其有个性而且有思想棱角的人,今天大家都看得出来,基本上和那个时候没有多大变化。毫无疑问,甘阳先生是80、90年代,我们中国思想学术界的一位名人。现在的话,就是中国出现了知识分

甘阳:第二次思想解放是摆脱对美国模式的迷信

更新时间:2013-05-02 点击数:397 鲜花数:50

甘阳:第二次思想解放是摆脱对美国模式的迷信
2008-12-27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次金融危机以后,我觉得中国可能无论左右,会形成一个新的共识,不管大家有多少分歧,至少我们在开始摆脱对西方模式的迷信,对美国模式的迷信。这就是我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内容,就是从西方和美国模式中解放和摆脱出来。但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特别强调第二次思想解放和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关系,特别强调没有第一次思想解放,就不可能有第二次思想解放。
两次思想解放之间
 42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作者简介

作者甘阳: 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西方哲学硕士,同年在北京创办象征中国学术新生代崛起的“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主编出版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等成为八十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不仅奠定了当代中国对西学研究的基础,也为当代中国“反思现代性”浪潮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访问次数: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