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结合日方军史,考证国民党吹嘘的抗战“石牌大捷”真相

作者:唐律疏议V   来源:唐律疏议V  

结合日方军史,考证国民党吹嘘的抗战“石牌大捷”真相

唐律疏议V

“虚报战功及夸张战果,为古今中外交战国常有现象……但是纵如是,其虚报与夸张,以败作胜,以敌方自动后撤为‘大捷’未有如国军之经常一贯。”

——[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黄仁宇全集》第六册,167页】

关于石牌战役的事,再多说两句。

结合日方军史,考证国民党吹嘘的抗战“石牌大捷”真相

我发了赵秀昆的文章,其本人为捏造“石牌大捷”的当事人之一,详细陈述了当初捏造该“大捷”的过程。(赵秀昆原文附文后)

有人提出赵秀昆与胡琏有隙,可能会造谣污蔑胡琏,所以赵秀昆的文章可信度存疑。

赵秀昆与胡琏的恩怨我懒得去核实。因为就算核实了,也只能质疑赵秀昆陈述的可信度,而无法直接证明或证否其造谣。要证实石牌要塞附近是否发生过浴血大战,可以从另一个更有效的角度去考证。

那就是敌方的记载。

如果在石牌曾经爆发过一场惊天动地的浴血大战,特别是让日军损失惨重的大战,那么日军的军史对此总不至于无动于衷吧?

可惜,恐怕还真就是无动于衷。

在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昭和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一书中,非常详尽地介绍了1943年鄂西会战的全过程。这本书的中文版是中华书局1984年10月出版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瞅瞅。这本书有整整50页陈述鄂西会战的全过程。

在一本如此详尽介绍鄂西会战的书中,关于“石牌战役”有多大篇幅呢?

答案可能是零。

为什么说“可能”是零呢?因为“石牌”的名字确实出现了,但是疑似讲述“石牌”附近作战的那部分(约2页,之所以说“疑似”,是因为只有标题出现了“石牌”而正文中就没有再出现“石牌”了,似乎没有在“石牌”发生过任何事情——至少没有什么让日本人觉得值得记载的事情),完全没有提到任何大规模的血战,更别说在大规模血战后被击退了。

这本书讲到石牌附近作战过程的记录在98页到100页。小标题为“向石牌——木桥溪一线追击”。在这两页的记述中,基本上就是顺风顺水的仗,有的甚至连战斗都没发生。仅一处提到遭遇顽强抵抗:

【“(39师团在5月)二十七日师团继续北进,由于据守牵牛岭的敌人抵抗,部队未能进入柳林子附近。二十八日中午,终于将受敌攻破,进入卷桥河畔。
二十九日会同野地支队攻击卷桥河北方山地(北斗山山脉南麓)敌军阵地。该地区敌军阵地是混凝土构成的,十分坚固。尽管用飞机轰炸,敌人也顽强抵抗,我军攻击很不顺利。部队经过一段强攻之后,于三十日基本进入大朱家坪一线。”】

但这个记述距离“石牌大捷”的描述相差太远了。首先,战斗地点都不是石牌要塞,而是牵牛岭和大朱家坪附近。其次,这个记录日军虽然攻击不顺利,但都是一两天就突破了国军阵地,更无遗弃尸体被迫撤退之说。第三,日军仅仅记述“攻击很不顺利”,甚至没有提到“损失较大”之类的表述。

有人说,日军抑败扬胜,讳言失败和损失,不是很正常吗?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也得比较来看才有依据。否则总不能日军确实没什么损失的战斗也推定他们损失惨重吧?

拿什么对比呢?就拿被传言只干掉200鬼子的平型关战役来对比吧。

在同为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对平型关战役做了如下描述:

“共军的一部,伏击第五师团非战斗部队的补给部队,使该部队受到极大损失。”虽然表示“中共方面尽量进行夸大宣传”,但也承认“中共伏击成功确是事实”。此外还援引了国共双方对此次伏击战的记录。(天津人民出版社《华北治安战》上册第一章下小标题“平型关战斗”)

如果对大陆版《华北治安战》的翻译不服的,可以看台湾版《华北治安战》上册(台湾译名《大战前之华北“治安”作战》),后者这段的译文是这样的:

【“中共军的一部对第五师团的非战斗部队之补给部队加以伏击,日军损失惨重。”(原书第60页)】

看到了吗?传言“只干掉200个鬼子”(其实日军战损千人)的平型关伏击战,日军官方战史虽然认为中共是夸大战果,但至少也留下了“部队受到极大损失”“日军损失惨重”这样的记录。现在“石牌大捷”居然只落得一句是否发生在石牌都不确定的“攻击很不顺利”,岂非连“只干掉200个鬼子”的平型关伏击战都不如?

而且话说回来了,日军战史会讳言失败,会讳言自己的损失——但是他们不会讳言发生过的战斗!尤其是大规模的战斗!1944年长衡会战,日军在衡阳受挫四十天。在同为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一号作战之湖南会战》中,就连篇累牍介绍攻击衡阳的行动和困难。

但是在讲述“向石牌——木桥溪一线追击”那两页记录里,日军记述者似乎感觉没什么值得大书特写的战斗。除了前述的“攻击很不顺利”外,剩下都是顺风顺水的记录,“击破……之敌”“捕捉歼灭了该敌”“捕捉了……敌军大纵队”。

别说有没有“大捷”了,有没有“大战”都是问题啊!你说干掉多少鬼子,鬼子不承认,可以理解,鬼子想遮羞嘛。但你说和鬼子干了一仗,鬼子干嘛不认?有什么理由不认?唯一可能的理由就是:鬼子认为这个仗动静太小!不值得记录!就像华北的八路军那些数不清的小规模歼灭战,在《华北治安战》中就几乎见不到记载,而往往只留下一个数字——某个时间段内发生多少起八路军袭击事件的数字。

基于上述记录,所谓“惊天动地”的“石牌战役”,完全无法得到敌方史料映证,甚至恰恰相反,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敌方史料的反证。

想起黄仁宇说过“虚报与夸张,以败作胜,以敌方自动后撤为‘大捷’未有如国军之经常一贯。”(见本文开头)黄仁宇和胡琏总没有梁子吧?他本人身为前国民党军人,后入美国籍,没有任何理由去造谣污蔑国民党吧?

综上,赵秀昆陈述“石牌大捷”系(包括其本人参与的)捏造,其陈述可信。

附:赵秀昆原文

【“虚构、浮夸更为典型的是,国民政府在1943年6月对“鄂西大捷”的宣传。事实是1943年5月中旬以来,华中日军调动频繁,造成要沿长江以南地区向重庆方向大举进攻的声势,同月下旬,向防守长江南岸的十八军防守的石牌要塞进攻。六战区尽其所有兵力,增援十八军,但未能阻止住日军攻势。因除鄂西前线,直到重庆,没有控制的兵力和有准备的防线,以致重庆震动。为怕日军乘虚直入,蒋介石急令六战区留十一师固守石牌要塞,其余均后撤到茅坪、野山关一线,组织新的抵抗。十八军十八师在撤退中发现日军已经趁夜全线撤走,向军长方天报告。时笔者以十八师副师长兼理军参谋长,以江防总部已后撤,战区也连系不上,直接以电话报告军令部。蒋介石接到报告后,喜出望外,命军令部次长林蔚直接电话十八军军长方天,大意:鄂西战役结局,国内外影响甚大,要注意宣传,你们速拟一战报,以电话直报军令部,政府将对有功将领,加以勋奖。方天令我亲拟战报,肆意夸张,军令部更进一步虚构、夸张,就出现了6月3日重庆《中央日报》以及各大报纸出现的“鄂西大捷之经过”的“战报”报导。其中有:“据军委会发表,此次敌寇以其第三、第十三、第三十四、第三九、第五八等六个师团为骨干,另附第十四、第十七独立旅团所编成之第十一军,向我鄂西长江之三峡进犯。……我军以石牌要塞为轴心,诱敌至要塞地带,我统帅则特颁手令于要寒守备部队方天、胡琏、罗广文……诸将领,明示以此为我国之斯大林格勒”,“严令全体官兵固守要塞”。“敌军屡以密集部队,向我要塞决死猛攻,我守备部队待其陷于我火网之内以后,予以全部之歼灭,使之无一生还。积尸之多,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其中除“仅北斗冲一地者,即有二千三百具”是我信笔编造外,其余敌军总兵力和什么蒋介石手令,都是军令部捏造的,把一次顶不住进攻,不得不撤退的“败仗”,变成了“大捷”,把总兵力不过一个多师团的日军,虚构成为六、七个师团。略有常识的人,也难相信,因三峡两岸地区,都为崎岖山地,诸兵种难以联合行动,且难以展开。至于“手令”更是完全虚构,不过为提高蒋介石“威信”而已。又,北斗冲一地日军遗尸2300具,是我的假造,实际北斗冲不过二、三百公尺的小山冲,也展不开2300人。且敌军乘夜自己撤退,何来遗尸?!实际鄂西战役日军在军事上只是一次有限度的进攻而已。如不是亲与其事,很难理解其虚构、夸张的程度。”
——赵秀昆:《从运用档案、回忆录资料想到的》,《近代史研究》1991年5月刊】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8-10-09/52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