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回忆毛主席视察红光社

作者:张志圣   来源:红色文化网  

毛主席和人民心连心

——回忆毛主席视察郫县红光社

张志圣

1958年3月,中央在四川召开了著名的成都会议。

阳春三月,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显得更加秀丽,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苗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巨型绒毯铺满大地。从都江堰流来的清水在纵横交错的河沟里静静流淌,浇灌着这片上千万亩的肥沃土地。

时隔51年,当年的亲历者红光社副社长刘贤松、“女社长”萧绍群、郫县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潘兆清等至今仍记忆犹新。

四川省郫县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1958年3月16日,郫县红光社的广大干部群众经历了一段永远难忘的幸福时刻。下午6时10分,一辆小车从成都沿成(都)灌(县)公路开到郫县合兴乡(今红光乡),左转弯驶向乡村马路,在距离红光社办公地点一里多路的地方停下来。从车上下来的有毛主席、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等。在这里迎候的中共郫县县委书记刘致台、农村工作部部长潘兆清、红光社社长周桂林和副社长刘贤松,看到毛主席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地走来时,几乎齐声欢呼起来。毛主席亲切地招呼他们,又伸出手来和他们一一握手,微笑着称赞说:“这里是一片青枝绿叶啊!”

图片4.jpg

同志们陪同毛主席在红光社的机耕道上缓步前行。毛主席环顾了一下四周问:“这就是乡下吗?”刘致台同志回答:“这里是红光社。”毛主席走上就近的一条小路,向着一户人家走去,侧过身来问:“我们先看一户人家好不好?”周桂林同志回答:“好。”这时毛主席看见路边堆放着一堆泥,便问:“这是肥料吗?”周桂林回答说:“这是社员们最近从成都推回来的塘泥,是很好的肥料。”走到一块菜园边,毛主席问:“这是些什么菜?”刘贤松回答:“这是社员的自留地,种的莴笋、莲花白。”毛主席来到社员温大娘的家里,与随行的同志一起,围坐在大娘家吃饭用的高方桌旁的板凳上,温大娘坐在毛主席对面。60来岁的温大娘正患火眼病,她没有看出进屋来的是毛主席,还以为来的是一位外省干部。毛主席用四川话对温大娘说:“我们摆一摆龙门阵好不好?”接着关切地问温大娘:

“入社没有?”

温大娘回答:“入了。”

“什么时候入的社?”

“五四年。”

“你们一年分多少粮食?”

“分几百斤。”

图片5.jpg

副社长刘贤松补充说:“分450斤。”

毛主席对温大娘说:“他们说的不算,你们分多少?够吃吗?”

温大娘回答:“我们一年一人分四五百斤粮食,不要浪费就够吃了。”

毛主席又问温大娘:“你认不认得你们社长?”

“怎么不认得?这是周社长,那是刘社长,另外还有两个社长。”温大娘边回答边用手指周桂林和刘贤松。

毛主席风趣地问道:

“社长欺不欺负你们?”

温大娘笑容满面地回答:“我们几个社长见到人都是笑眯眯的,欺负啥子哟。”

毛主席问:“你知不知道除四害?”

温大娘回答:“知道,我们是除七害。”

“你们是除哪七害?”

“麻雀、老鼠、苍蝇、蚊子、跳蚤、臭虫、偷油婆。”

毛主席又问:“为什么要除七害呢?”

温大娘一一回答说:“麻雀、老鼠要偷粮食吃。蚊子吸人的血,苍蝇腿杆上有细菌。”

毛主席说:“偷油婆呢,偷油婆有什么害处?”

“偷油婆到处爬,脚上也有细菌,它爬过的东西还有臭气,吃了要发呕。”

毛主席满意地称赞说:“你还懂得科学知识哩!”

毛主席想看一看偷油婆,几个干部把温大娘家里的碗柜找遍了,也没找到一个。毛主席慢慢地站起来,走拢碗柜看了看,碗柜里很清洁,碗盏放得整整齐齐的。毛主席很高兴地对温大娘说:“再看看你的房间好不好?”

毛主席走进温大娘的房间,环视了一下。这间房不算大,但却整理得洁净,家具也较齐全。毛主席走进房间,风趣地问道:“这家是地主,还是富农啊?”温大娘笑着回答说:“我们是贫农。”说得毛主席和在场的人都笑了。毛主席满意地和大家一道走出了温大娘家的后房门。

毛主席刚走出温大娘家的后房门,温大娘的儿媳和邻居们就激动地高喊:“是毛主席,毛主席来了!”这时温大娘才知道刚才亲切地和自己谈了很久话的,原来是毛主席!她三步并着两步连忙赶出屋去,追上毛主席,呆呆地凝望着毛主席,激动得反而说不出话来了。

毛主席来到温大娘家的猪圈旁。当看到猪圈里只养了一头猪时,说:“如果喂两头就好了。”温大娘说:“原来喂两只,一只长大了,卖了。”

毛主席离开温家院子,边走边问社长周桂林:

“这个社有多少户?”

“940多户。”

“几个队?”

“26个队。”

“队下面还有组织吗?”

“社管会下面有耕作区,耕作区下面有队,队内分劳动小组。”

毛主席问:“你们实行的是四级制。”

毛主席边走边看,来到路旁的一块麦田边,问周桂林:“这块小麦算长得好的吗?”

图片6.jpg

毛主席亲自走下田,弓着身,左手握住一窝小麦,右手一根一根地数这窝小麦的根数,回头问周桂林:

“一棵麦子发几根?”

“发三四根。”周桂林回答。

毛主席来到一块油菜田边,问周桂林:

“这油菜一亩打多少斤?”

“百多两百斤。”

毛主席看了油菜和麦子的长势后,若有所思,然后问周桂林:“可不可以长这么高?”他的手高出油菜一尺比划着。

周桂林点点头,理解毛主席的意思是希望我们把生产搞得更好一些。

毛主席看见路边一位老年社员正在挖地,便走到老大爷身边,关切地问:“老大爷,你怎么不穿鞋,不冷吗?”

老大爷回答:“不冷,挖地出力还热哩!”

图片7.jpg

毛主席在机耕道上走着,路边已经站了不少妇女和小孩。毛主席和蔼地和他们点头招呼,走近一群孩子的身边,问他们:“你们上学没有?”一个女孩回答说:“我已经高小毕业了。”另一个小女孩说:“我在读民办小学。”

毛主席转身问社长们:“社里办了民办校没有?”周桂林说:“办了一个。”毛主席又问:“再办一个好不好?”两位社长都说:“好。”

来到马路上,毛主席拿出自己口袋里的中华牌香烟,递给同行的每个人一支。他边吸烟边问刘致台同志:“你们县委多少委员?”

刘致台回答:“15个委员,5个候补委员。”

毛主席又问:“几个书记?”

刘致台回答:“四个书记。”

“委员中几个本地人?”

“7个。”

“你是哪里人?”

“山西人。”

毛主席问潘兆清:“你呢?”

潘兆清回答:“我是本地人。”

毛主席风趣地问:“你们本地人与外地人打架不打架?”

潘兆清理解毛主席的问话是关心我们干部的团结问题,特别是本地干部和解放初南下来郫县工作的干部之间的团结问题,心中暗暗在想:毛主席啊,请你放心,我们是团结工作的。于是爽朗地回答毛主席:“不打架。”

毛主席满意地笑了。

这时,一个15岁的小女孩过来了,毛主席看见她的手捆着绷带,便问:“你的手怎么了?”

“挖地碰肿了。”小女孩回答说。

毛主席转身对他的随行医生说:“给她点药,好好治一治。”小女孩接过毛主席给的药,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场的不少社员群众都非常激动,大家议论说,毛主席操劳国家大事,这样忙,还抽空来看望我们,真关心我们农民啊!

毛主席来到麻田边,两位社长走下麻田。毛主席却没有走下来。他问社长们:“会不会踩坏麻?”周桂林笑着说:“不会,苗子小,从中间走不要紧。”毛主席问:“亩产多少斤?”周桂林回答:“一百多斤。”毛主席边走边嘱咐随行的人们走路要注意。

毛主席又问周桂林:“你是党员吗?”“社里有多少党员,占多大比例?这样大的社管得下来吗?”周桂林一一作答。当问到“有无女社长”时,周桂林回答:“有。”随即叫人去叫女社长肖绍群。肖绍群激动地来到毛主席跟前,说:“毛主席好!”毛主席伸出手来和她握手。

在返回机耕道的路上,毛主席又向社长们问起除七害的工作。当谈到如何消灭苍蝇、蚊子时,周桂林说:“茅坑里生沙虫子,用打破碗花花铡烂丢到茅坑头,就可杀死沙虫子,以后用这粪水浇烟苗,可以治土蚕子,也可以治螟虫。”

毛主席说:“什么叫打破碗花花,现在有没有?”

社长找人摘来一株打破碗花花。毛主席看了后,说:“它并没有打破碗,为什么叫打破碗花花?”

农民出身的县委农工部长潘兆清说:“从前为了防止孩子们去摘这种花,农民就对孩子们说,摘了这种花,就要打破碗,打破碗就吃不成饭,打破碗花花就这样得了名。”

毛主席听了很高兴,说:“这是一个重大发现。是群众的一个创造,好办法,要推广。”接着又问:“打破碗花花多不多?”

社长们回答:“多得很,沟边、河边、坟地边到处都有。”

此时,省农业厅驻红光社的梁禹久处长从犀浦回来,迎头碰上了毛主席。梁处长向毛主席介绍:“打破碗花花书名叫野棉花,有毒,可以杀虫。”毛主席说:“你这一说接触了科学道理。你今天动手写稿,明天写成,后天审稿,再后天登报。”

一路上,毛主席诙谐的言谈,亲切的举止,多么平易近人啊,大家初见到时的拘谨之感早已荡然无存。

毛主席指着李井泉同志,问潘兆清、周桂林、肖绍群说:“你们认识他吗?”

潘兆清说:“认识,李政委经常到郫县来。”

周桂林说:“李主席解放的时候就来过郫县。”

肖绍群说:“我在成都开会看到过。”

毛主席对李井泉同志说:“噢!你有两个名字,李政委、李主席。”

李井泉说:“四川合省的时候,当过一段时间省主席。”

这时,毛主席看见路边有个妇女干部,便问刘致台:“她是谁?”刘致台回答:“乡妇联主任游福群。”毛主席问她:“三八节开会没有?”游福群回答说:“三八节开了妇女积极分子会。”毛主席指着刘致台、潘兆清等男同志说:“斗争他们没有?”游福群说:“没有。”毛主席幽默地说:“三八节,女人斗男人。”大家都笑了。

大家陪同毛主席从机耕道走到小路,又从小路回到机耕道,转了一个来回,没有进社办公处。下午7点过了,毛主席才与大家一一握手告别,随后登车离去。在场的干部群众凝望着驶去的小车,却久久不愿离去。大家激动地说,1958年3月16日,是我们郫县红光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天。

 

附:

“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的变迁

 

“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了咱们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好像那春雷响四方……”《毛主席来到咱农庄》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唱的就是1958年3月16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视察郫县红光公社的情景。

1958年春,著名的成都会议在四川召开,会议期间毛主席要求看看附近的合作社。1958年3月16日下午6时许,毛主席来到郫县合兴乡视察,当地的广大干部群众经历了一段永远难忘的幸福时刻。1958年9月合兴乡正式更名“红光公社”,取意毛主席3月视察的指示——“红光社要大放红光”。

1968年,红光人民公社利用毛主席去过的社员温幺娘家创建了“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一位外地画家来到纪念馆,用了两个多月时间画下了一幅长三米、高一米的壁画“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壁画色彩艳丽,场景动人,毛主席满面红光,亲切地与乡亲畅谈,人物栩栩如生。

人民公社解体后,纪念馆几经风雨,先是改为加工房,2005年租给建筑队居住。由于墙体开裂,壁画破损剥蚀,后来在纪念馆翻建过程中,这幅壁画就不知去向了。纪念馆的处境一直比较尴尬,郫县文物局设立标牌,将纪念馆立为文物;成都市文化局又将纪念馆设为“成都市文化地标”,然而常年又没有正式的单位来管理、维护纪念馆。

2005年10月,听说要拆纪念馆建高楼,引发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一群老大妈日夜轮流守在纪念馆;后来,在地方领导的出面干预下,纪念馆得以保留、修葺,成都高投公司在原址利用原来的材料重新翻建了纪念馆。纪念馆翻建完成后,没有任何部门来接收,幸亏有一群本地居民从90年代开始就风雨无阻、自发义务看守纪念馆。1996年群众自发集资在纪念馆敬立了毛主席坐像,2014年群众又自发集资在纪念馆敬立了毛主席立像及周恩来、朱德等其他伟人像,这些塑像因为资金有限,几乎是我们到全国各地见到的“最不像”的毛主席像,但这却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

每年的3月16日(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日)、9月9日(毛主席逝世纪念日)、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群众都会自发聚集到纪念馆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多年以来,来纪念馆参观的本省和外地群众络绎不绝。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指示以及总书记多次引用毛主席的话、推荐全党学习毛主席的文章,在基层兴起了一股毛泽东热。2016年,成都市高新区合作街道投入资金,开始对纪念馆进行全面改造,为纪念馆塑立了毛主席坐像标准像。纪念馆陈设了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及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历史资料(毛主席视察红光期间,指示《人民日报》报道当地群众利用“打破碗碗花”除害虫的经验)。重新打造之后的毛主席纪念馆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群众面前,成为本地人民群众寄托对毛主席思念和敬仰之情的圣地,成为新形势下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纪念馆演变的历史及现状图片

图片8.jpg

人民公社解体后纪念馆改为加工厂

图片9.jpg

2005年“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壁画的最后一次呈现

图片10.jpg

2005年以后翻建的毛主席纪念馆

图片11.jpg

毛主席在四川留下脚印的仅此一处,

成都市文化局将纪念馆设为“成都市文化地标”

图片12.jpg

2015年冬成都市高新区准备重修之前的纪念馆

图片13.jpg

十几年风雨无阻自发看守纪念馆的老人们

图片14.jpg

2017年重建的纪念馆



https://www.hswh.org.cn/wzzx/gsyz/lxff/2017-12-25/4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