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余建华:俄罗斯中东战略“四两拨千斤”

作者:余建华   来源:文汇报  

  1.jpg

2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讨论了反恐问题。不过就在同一天,美军空袭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什叶派武装。由于俄罗斯与伊朗、叙利亚之间关系密切,因此俄美总统通电话的时机就显得十分微妙。

另据俄媒26日报道,俄军近期接管了叙利亚北部最近被美国遗弃的一处基地,还在基地房屋上升起俄罗斯国旗。在中东,俄罗斯以叙利亚危机为抓手,利用博弈杠杆,在与美国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还取得了一定优势。那么,俄罗斯中东战略是如何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呢?

叙利亚危机给予俄罗斯重返中东的契机

2011年以来,伴随阿拉伯国家出现剧烈动荡,中东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俄应对中东变局的总体方针是,结合对当今世界和俄罗斯外部国际环境的整体判断,立足于本国利益需要与实际能力,灵活果断采取务实进取的战略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对中东变局采取差别化对待政策,在俄利益较少的北非和海湾地区(也门、巴林)奉行超脱政策,而在俄战略利益集中的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如叙利亚和埃及,奉行积极介入政策。尤其是叙利亚危机给了俄罗斯重返中东的契机、抓手和舞台。叙利亚是俄在中东地区的唯一盟友,是其整个中东战略的立足点,叙复兴社会党政权也一贯奉行亲俄政策。

现实中,叙利亚是俄在中东及海外唯一设有军事基地的国家。作为重要贸易伙伴,俄罗斯对叙利亚投资总额达200亿美元。与叙利亚维持经贸合作,可以有效缓解西方制裁给俄罗斯带来的压力。

在地缘安全上,俄罗斯需要防止中东局势动荡通过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渗透影响本国安全。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可以借助叙利亚的地缘位置影响土耳其、黎巴嫩、约旦、伊朗、埃及、利比亚等地区重要国家,甚至威胁北约南翼。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希望通过介入叙利亚问题,证明自己仍是有能力参与解决国际事务的大国,避免在中东被孤立和边缘化。

今年叙北危机中又取得重大胜利

叙利亚问题事关俄罗斯战略、安全和经贸利益,中东变局爆发以来,俄罗斯的积极介入分三个阶段。

在叙利亚危机的第一阶段(2011年-2013年),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面临内外反对势力的威胁。俄罗斯则力挺巴沙尔政府,主张和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通过美俄协议及此后联合国安理会的磋商,最终取得“化武换和平”的实施。

俄方此举可谓“一石三鸟”:一是在关键时刻,普京出手制止美国对叙动武,保住了俄在中东的唯一战略立足点叙利亚;二是叙化武危机出现重大转折,彰显了俄罗斯的外交影响和国际地位;三是叙利亚彻底销毁化武,也消除了叙化武失控流入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隐忧。

在叙利亚危机第二阶段(2014年-2017年),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等各路反政府武装攻势迅猛、巴沙尔政权危在旦夕之时,2015年9月,普京果断做出深度介入中东乱局的决策,下令实施针对“伊斯兰国”的直接军事打击。此后一年多里,俄罗斯共派出6万多名军人,帮助巴沙尔政权收复叙大部分领土。

斐然的战绩,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俄罗斯大国地位,保住了巴沙尔政权,俄自己也成为叙利亚局势最大的玩家。更可贵的是,俄罗斯这次采取的是强力但有限度的军事直接介入。考虑到自身实力有限,俄罗斯速战速决,见好就收。2016年3月和2017年末,俄罗斯两次宣布俄军主力撤出叙利亚。

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是叙利亚战后政治重建主导权竞争博弈时期,俄罗斯又同伊朗、土耳其协调合作,形成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的阿斯塔纳和谈机制,以及随后推动叙利亚国内各政治派别和解的索契和会机制。

2019年10月由土耳其“和平之泉”军事行动带来的叙北冲突危机,再次让俄罗斯的影响力发挥得淋漓尽致。10月9日开始,土耳其集结重兵,在“反恐”旗帜下大举进兵叙利亚北部。10月22日,普京邀请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到索契,俄土双方签署有关叙北局势谅解备忘录,两国就在土叙边界叙方一侧建立30公里纵深的“安全区”达成共识。“和平之泉”行动随着安卡拉宣布停火而基本结束。

俄罗斯在此次叙北危机中扮演起决定战争与和平的关键角色。其巧借与土耳其、叙政府和库尔德武装三方的信任关系,抓住各方短板,利用博弈杠杆“四两拨千斤”,乱中取利,排斥美国插手,增进俄土合作;同时又成功保护库尔德武装免遭毁灭性打击,支持叙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缓解土叙紧张关系。

由此,俄罗斯妙手化解叙北战事危机,不仅充当了战事的调停者、监督者,还顺利成为之后叙北安全格局的塑造者、参与者,取得又一轮重大外交胜利,有助于俄罗斯继续在叙战后政治重建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充分彰显了这些年来俄罗斯以叙利亚问题为平台,通过热点外交和危机管理,以军事手段为核心,辅以政治和外交手段,左右中东地区局势走向,进一步提升全球政治影响力。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https://www.hswh.org.cn/wzzx/xxhq/qq/2020-01-03/60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