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刘仰:西柏坡的畅想

作者:刘仰   来源:红色文化网  

   今晚到“八一剧场”看了一个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该剧创作于西历2008年,由解放军总政话剧团演出。该剧以前曾经上演过,这一次是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了“全军优秀节目展演”,该剧成为展演的剧目之一。先看一下主要制作班底:

      编  剧:孟冰
      导  演:宫晓东


      魏积安 饰 毛泽东
      毕海峰 饰 刘少奇
      刘  劲 饰 周恩来
      陈渝生 饰 朱  德
      刘  煜 饰 任弼时
      郝荣光 饰 毛岸英
      郭  达 饰 毛顺生
      刘  岳 饰 少年毛泽东
      曾泳醒 饰 杨开慧
      薛  勇 饰 列  宁
      赵  旭 饰 斯大林



 

李屹伦 饰 李自成
翟万臣 饰 蒋介石
刘大为 饰 粟  裕
高  冰 饰 陈  赓
白  微 饰 林  彪
艾  宁 饰 罗荣桓
何云龙 饰 刘亚楼
潘  军 饰 费孝通
张  楠 饰 黄炎培
郭  笑 饰 郭沫若

此外还有扮演战士、农民等演员。

    之所以要先罗列这个演职员表,是想给没有看过这个话剧的读者做一个提示。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一个话剧,光看这个演职员表,是否会觉得这像是一个故事片,或者电视连续剧?在一个话剧中有这么多重要的人物,如何表现剧情?八一剧场并不大,这么多人集中在一个小舞台上,这个话剧究竟如何演?八一剧场离我家不远,以前路过时,曾经见过“魏积安饰演毛泽东”的宣传招贴。直到今天走进剧场拿到节目单,看着演职员表,在开演之前,我仍然不太明白这个话剧如何演。
    开演之后,看了几段,我才明白了。节目单上有一个注明,叫做“政论体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结合剧情,我认为这是话剧这一艺术形式的一种不错的尝试。话剧属于从西方引进的剧种,中国传统的剧,一般都有唱,而话剧很少唱。话剧如果有唱,大多也只是一个小片段,例如在本剧中有一段,毛泽东带领大家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般来说,话剧可以有配乐,但唱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它才叫做“话剧”,顾名思义,就是“以说话为主的剧”。以说话为主的剧,如何表现剧情,实际上与所有传统的剧种有较大不同。
    经典话剧如《茶馆》,大都靠对话来推动剧情。此外,也有人在话剧中加入大量旁白的。话剧的对话和旁白,由于都是“说话”,要把话说得有艺术,并不容易。所以,像《茶馆》那样的经典不多。受现代诗歌平庸化、低俗化的影响,话剧中的“说话”大多艺术品位也不高,更谈不上多少语言艺术。实际上,当我们说中国传统剧种主要靠唱的时候,就应该体会到两者的差别:唱词的语言艺术性、思想艺术性要比说话高。这就好比唐诗宋词的思想性、艺术性要比白话高一样。
    虽然我年轻时写过不少现代诗,但我早就觉得现代诗不是中国诗歌的出路。如果我们把诗歌当成是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那么,中国的现代诗基本上是与这个方向背道而驰。由于中国现代诗的堕落,几乎已经很少有人在现代汉语的环境中认真地创造新的语言艺术精品了,这也是“话剧”难以在语言艺术上脱颖而出的原因。我曾经对一位年轻的话剧导演说过,能不能利用话剧创造现代汉语新的语言艺术形式?不知是他没理解,还是觉得有难度,对我的意见没什么反应。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话剧,一般都是市井俚语、土话粗口。说它是放大的多人长篇相声,也许还算客气,我看过的话剧中,有的直接把“叫床声”搬上去了,居然还认为这是创新。这种状况与中国现代诗的堕落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中国语言艺术的现代堕落。
    “政论体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我认为不错,因为它摆脱了话剧语言庸俗化的倾向。所谓“政论体”,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篇政论文,但它与纯文字的政论文不同,它选择了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那段特殊时期,通过一些符号化的小故事,讲述了毛泽东当时的思想状态。由于是思想状态,因此,西柏坡老百姓的小故事能联想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为人民服务”,以及毛泽东的父亲和毛泽东自己与农民、土地的关系;毛岸英的小细节能联想到杨开慧和毛泽东众多牺牲的亲人;斯大林的一份电报能联想到中苏关系;划江而治或“将革命进行到底”能联想到蒋介石以及重庆谈判;离开西柏坡去北京,能联想到李自成的失败;等等。这一“政论体话剧”用很多小故事阐述毛泽东在那段时间认真思考的、关于中国命运的大问题。在西柏坡这个历史关键转折点上,这些大问题变得极为尖锐和重要。所以,“畅想”才使得众多的人物能够出现在这个话剧中,如同出现在毛泽东的脑海中。历史的必然性,使得思考的逻辑代替了剧情,众多的人物有条不紊地服从着思考逻辑的需要。思想性、通俗地讲述道理,也避免了话剧语言中通常会出现的粗鄙低俗。我认为,这一“政论体话剧”是一个话剧这一艺术形式的有益尝试。
    说一点不足。也许为了表现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剧中将毛泽东的权威性树得过高。例如,当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在一起讨论时,剧中大多数场景是毛泽东坐着,另外四人站着,毛泽东说话也不怎么与另外四人对视。事实上,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的关系并不如此,所以,剧中的表现还是应该亲近、平等些,符合历史事实为好。总的来说,这出话剧值得一看。虽然其中很多对话,例如与蒋介石的对话,属于“畅想”,并非都是毛泽东真实说过的话,但是,对话的内容还是可信的,因为,它符合那一时期毛泽东的思考逻辑。



https://www.hswh.org.cn/wzzx/djhk/wypl/2013-05-02/17651.html